逆天邪修 第四百一十三章血魔珠现
逍遥子突然神色大变,表情极为的痛苦起来,突然间觉得仿佛有一种巨大的吸力想要把他的灵魂吸走一般。
想到林凡的孽猿刃中封印的是啼魂孽猿魂魄,逍遥子马上意识到这是蹄魂孽猿攻击魂魄的一种本领,赶紧把神念集中起来,挣脱黄色迷雾的束缚。
逍遥子正极力的抵抗黄色迷雾对魂魄的束缚,哪里还有余力控制合体魔尸?没有了逍遥子的控制,合体魔尸的动作瞬间一滞,接着便呆呆地站在那里,双目中的血光慢慢变淡起来。
林凡见状,嘴角扬起一丝冷笑,双手再次快速的拈出一道法诀。
“嗡嗡”一阵尖鸣之声响起,两道乌光突然如同真正的毒蛇般一般,围着逍遥子的身体一阵盘旋,竟就此将逍遥子的身体死死的缠在其内,紧接着用力一勒,就硬生生的将逍遥子的身体撕裂成了碎块。
“啊!”逍遥子发出了一声惨叫,残破身躯化为血雾,往一侧射去,然后一聚,重新凝结出新的躯体。
可是还没能逍遥子站稳了脚步,眨眼间,两道乌光和黄色迷雾就如影子一般的尾随而至,同样的一幕再次上演了,像撕纸屑般,逍遥子的身躯再次被硬生生的撕裂成数块之多,乌光和黄色迷雾双双配合之下,根本就不给逍遥子凝形攻击的机会。
如此接连的使用这种化身无形的秘术,即使是即使强悍的逍遥子,也是大为吃不消。
“找死!”一声爆喝,从血雾中的惊怒的传来。显然,逍遥子已经意识到再这样下去根本逃脱不了,只会让他自己的灵力慢慢枯竭。林凡那对孽猿刃也不知道时用何材质炼制而成,速度竟然和他化身无形的血遁术相比也丝毫不差,即使他再次化身无形,重塑躯体,几次之内也根本摆脱不了乌光和黄雾。但是如果再施展几次化身无形的话,别说摆脱乌光和黄雾了,恐怕灵力枯竭之下支持简单的飞行都成问题,到那时面对林凡他也就真的毫无抵抗之力了。
意识到这种情况后,逍遥子残破的身躯不再化身无形,而往中间猛然一聚,血光一闪后,眨眼间逍遥子的身体变得虚幻起来,而就在逍遥子的胸口处兀的现出一颗拳头大的血色珠子。
此珠子鲜红血,闪动着妖异红光,一股闻之欲呕的血腥之气,从珠上散而出,让人一看就知绝对不是寻常宝物。
“血魔珠!”林凡一见此珠,嘴角不禁搐一下,震惊的脱口叫出。
逍遥子的化身无形有许多地方和《血魔功》极为相似,之前林凡还一直怀疑是不是就像是电视剧中演的一样,《血魔功》也有什么分卷,而逍遥子修炼的就是其中的一卷,但在见到了血魔珠后,他便彻底的明白了。
血魔珠,一件《血魔功》中多次提到过的东西,乃是血修至高无上的灵宝,不仅其本身威力强大,而且《血魔经》中的许多法宝都需要靠血魔珠才能够施展出来。随着修为一步步的提升,林凡再了解血魔珠的巨大威力和作用后,曾不止一次的想要仿制一件血魔珠,但却都没能成功,在修仙界四处闯荡的这么多年来,他也无时无刻,随时随地的注意着有关血魔珠的消息,一旦有消息说哪个地方有红色珠子或者魔珠出现,他基本上都会把手上的事情放下亲自赶去查看一番,但结果无一例外的都不是血魔珠。没想动血魔珠竟然一直都在元洲大陆,现在更是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血魔珠的炼制方法极为的苛刻,绝世罕见的材料先不说,炼制血魔珠不仅需要集无数修士和妖兽的精血,还需要阴魂之类鬼物凝形产生的一种莫名液体,这种液体特别的稀少,万千阴魂之中,可能只有一个能够凝形,但万千凝形的阴魂之中,能修炼出这种液体的却不足一个。
不过,不管怎么说,上面两个条件只要修士心肠歹毒一些,时间又充足,可以做出那种屠杀数万修士和妖兽的逆天之事,又可以花费数千上万年来收集阴魂液体的话,便完全可以满足这两个条件。
林凡虽然不会做出屠杀数万修士和妖兽之事,但这么多年来东征西站,遭到上明宗大军铁蹄践踏的修仙宗门也是不少,就算不能炼制出全部威力的血魔珠,但炼制一件威力只有三分之一,甚至于四分之一的仿制品总是够了的。
然后,这么多年来,林凡之所以一直都没有仿制血魔珠成功,是因为炼制血魔珠所需要的精血之中有几种必备的妖兽精血,而这几种妖兽就算是在古修士时期也是极为的罕见,数千年可能只存在那么一只。更别说在如今的修仙界了,别说是活着的妖兽了,就算是妖兽骨头都难找。啼魂孽猿魂魄这种事情,估计和在地球上寻找一个十六岁的处女几率差不多,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血魔珠如果落到了非血修修士手中,特别是道门修士手中,不仅不能发挥出威力,反而会出现反效果,很有可能受不了血魔珠的嗜血特性而被血魔珠把鲜血吸干而死。但如果落入了血修的手中,顷刻间便能让血修的实力大增。更别说是落入本身就是修炼《血魔经》的林凡手中了,血魔珠本身就是为了《血魔经》而被炼制出来的,要是血魔经到了林凡的手中,别的不敢说,至少遇到渡劫初期的修士,林凡绝对有把握立于不败之地,而不仅仅是有一搏之力。
难怪逍遥子的实力会这么强悍,能被称为修仙界第一人,虽然没有《血魔经》,但血魔珠这种上古时期便名震整个修仙界的魔器灵宝,威力绝对不是现在修仙界任何的法宝所能比的,即使是不能发挥出血魔珠的全部威力,即使是不把血魔珠当做灵宝来用,只是炼化在体内,血魔珠也能给修士带来想象不到的天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