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是文人雅士,自然不会在李贤面前谈论美色,他们只是信口闲谈。
刚开始,荀还以为李贤不通文墨,所以并没有畅谈什么太过高深的东西,可等到后来,荀惊讶地发现,李贤不是不懂,而是不想多说。
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风土地貌,李贤都好像亲身经历一般。
众所周知,李贤不过十九岁的年纪而已,他的阅历从何而来?
了解的越深,李贤身上的谜团便越厚。
子不语怪乱神,对于星君下凡的说法,荀跟孔融都是不相信的,那么,李贤一定是遇到名师了!
对,一定是这样,只有这样才可以解释为什么李贤在两年间的时间里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军事、内政样样精通,而且时有灵光一闪的时候。
水车灌溉的盛况,在赶路的途中荀已经见识过了,当时他还特意走到栅栏外查看了一番。
要不是防备的军卒再三驱赶,说不定荀还要仔细上前摩挲摩挲。
只有懂农事的人才会明白水车对于百姓的重要性。
根据荀的估算,一架水车足够将三百亩田地的产量提高两倍!
这概念颇为惊人,什么时候,兖州要是也能有这样的水车就好了。
在荀想来,能够研制出水车的人物,一定是当世大才,可后来他再散打听,才明白这灌溉的水车竟然是李贤搞出来的。
当时荀就惊呆了……
酒桌上,借着酒劲,荀提起了水车,哪曾想孔融竟然打了个哈哈支吾了过去。
粮秣可以借,但水车却不可以。
曹操与孔融的关系还没有达到“授人以渔”的程度,眼下,“授曹以鱼”已经很给面子了。
荀颇知进退,当下闭口不提水车的事情,又这么闲聊了一阵,荀便告辞离去。
等到荀离开,孔融便意味深长地看了李贤一眼,嘴里道:“维中呀,你猜猜看,荀文若这一次所为何来?”
“曹孟德麾下兵多将广,他又将兖州、青州视作囊中之物,依我看,荀文若肯定不是来借兵的”
“喔?那你说他是来干嘛的?”
“曹操自领兖州牧,四面树敌,又跟黄巾征战不休,如果我猜的没错,荀文若是来借粮的”
孔融“哈哈”大笑,道:“好你个李贤李维中,连曹孟德的心思都你都能琢磨的这么透彻,真不知道若是被为人自负的曹孟德知道了,会不会羞煞自己”。
感慨了一番,孔融又道:“嗯,没错,荀文若是来借粮的,那你说,这粮秣究竟是借,还是不借?”
“粮秣自然是要借的,不过,怎么借却大有乾坤”
“喔?何解?”
“曹操占据兖州、青州,摊子铺的太大,两三年之内粮秣绝难自给自足,与其说是借,倒不如说是赠”
孔融拧起眉头,道:“也罢,且不论曹孟德如何,单是看在荀文若的面子上,我就得赠他粮食”。
李贤微微颌首,旋即话音一转,道:“当然了,粮秣是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自然不能白白便宜曹操,须得让他付出一些代价才好”。
孔融虽然秉承君子之道,但也不是可以“欺之以方”的腐儒,李贤说的虽然有些势利,可却也是为了北海国着想。
这样以来,孔融自然不会责怪李贤,当下只是闭口不言。
有时候,不说话其实就代表了无言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