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
“神策军麾下前军校尉王昌见过都尉”
“嗯,免礼,徐盛他人呢?”
“徐将军走的是海路,他让我护送国渊先生先行一步”
“国渊?你们真的把他寻来了?”李贤大喜过望。
李贤一直想在治下推行屯田的政策,只是缺乏实施人。
后世里,国渊就是曹操麾下屯田养兵的主要负责人。
真要是由国渊主持屯田工作,李贤便可以高枕无忧。
王昌咧嘴笑道:“是的,非但请来了国渊,便是管宁也一并请了过来”。
“喔?这其中可有典故?”李贤知道“割袍断义”取的就是管宁的故事,这是一个能力不下于国渊的人才。
对于国渊,李贤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曾想到搂草打兔子,竟然还有一箭双雕的意外惊喜。
王昌护送管宁、国渊成功穿过了袁绍治下的河北诸郡,心中颇有些自得,此番听到李贤闻讯辽东事宜,他当即笑道:“船只尚未靠岸的时候,公孙瓒指使海寇围攻船队,没曾想被文向将军打了个落花流水,意识到我军实力强劲之后,公孙瓒便刻意交好,恰巧,郑玄先生正在公孙瓒治下,听说都尉要寻国渊,他便派我等将国渊、管宁护送到北海”。
看来公孙瓒为了粮秣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呀,连郑玄说得罪也就得罪了。
众所周知,公孙瓒与刘备同样出自大儒卢植门下,而卢植与郑玄又是同门师兄弟。
有这样的关系在,公孙瓒还是将国渊、管宁送到了北海国。
倘若国渊二人同意也就罢了,若是二人不同意,那公孙瓒便又做了回恶人。
“嗯,两位先生现在何处?”
“正在厅外候着”
“快快有请!”
大儒郑玄门下子弟,名头与徐庶相比不分伯仲。
徐庶师从水镜先生,而郑玄也不是碌碌无名之辈。
李贤如今位居高位,可以说是北海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众人听说国渊是李贤特意向公孙瓒讨要的人物,还留下只他一人便值万石粮秣的评语。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值得李贤如此追捧?
没过多久,一名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材中等的男子与另外一名身材高大长须飘飘的男子联袂而至。
李贤站起身子,温声说道:“子尼先生、幼安先生远道而来,未能有失远迎,还请莫怪”。
国渊与管宁对视一眼,他们都没想到李贤竟然如此客气。
管宁是北海朱虚人,他在途中便听军卒说了李贤的事迹,那时候还以为道听途说,不足为信。
可现在,刚一见到李贤,他这种谦恭待人,礼贤下士的态度便引起了管宁的好感。
“都尉客气了,沿途间,我见到不少流民正在往剧县而来,不知都尉打算如何处置?”说话的是国渊,毕竟,李贤点名要见的人是他。
管宁是个谦谦君子,自然不会越俎代庖,强出风头。
好在这问题适才李贤已经与众人商议过了,当下,他便开口说道:“为了支援辽东,库房中粮秣无多,我便想从青州百姓手中暂借些粮秣,等待来年,一并奉还”。
流民对于地方来说宛若豺狼虎豹,一旦安置不妥,他们极有可能反噬一口。
这样反面的例子比比皆是。
为了以绝后患,多数郡县严禁流民入境。
北海国之前究竟了数万青州流民,在国渊想来,这一次怕是没有余力照应了。
提出这个流民的问题,原本国渊就存了考校的意思,没想到李贤竟然答人如此出人意料。
库房的粮秣不多了,非但不去向郡府讨要,竟然想出从百姓手中暂借的主意。
能够出这主意,那便说明李贤在乡民中拥有极高的威望,若不然,老百姓哪里会买账?
“都尉爱民如此,流民之幸”
“若是子尼先生有暇,不如替我负责流民之事,如何?”
国渊没想到甫一见面就有任用。
看得出,李贤对国渊是真的重视。
古人讲究士为知己者死,李贤对国渊的评价早已经传到了辽东
一个国渊便可价值万石粮秣,这句话如果是别人说出来的,众人只会嗤之以鼻,可偏偏说这话的人是李贤。
百战百胜的李贤,众人不禁思虑其中的意义。
儒学大师郑玄闻听之后为国渊加了这么一句评语:“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连郑玄都称之为国之大器的人岂是等闲之辈?
“承蒙都尉厚爱,国渊愿效犬马之劳!”
这就是应诺下了。
李贤高兴的很,又收了一个长于内政的人才,往后他后路无忧了。
不过,适才只顾着招呼国渊,把管宁晾在了一旁,李贤急忙说道:“如果幼安先生愿意,也可以统筹流民事宜”。
管宁颇有傲气,哪里肯在这个时候接受邀请?那样的话岂不是显得他不如国渊?
“管宁谢过李都尉,不过我常年客居他乡,如今陡然回转,想回乡看看,还请都尉准许”
收了一个国渊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李贤哪里肯再得罪管宁,“幼安先生客气了,天下之大你可自去之”。
这就是还给管宁自由了。
管宁闻听之后很是舒服,至于是走是留,那是以后的事情。
李贤已经当着众人的面说出了这话,日后若是管宁想抽身离开,李贤自然不好拦阻。
国渊可以说是被请来的,管宁却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
若不是李贤态度诚恳,礼贤下士,说不定管宁早就拂袖而去了。
寒冬腊月,早一刻救援,流民存活的机会就大上一分。
关于流民的事情商议妥当之后李贤便急急派人将这命令传达下去。
首先,军卒要准许流民入境,其次,流民营要准备衣物、粮秣,而为了防止宵小滋事,李贤又得将流民编排起来,这样的话才便于管理。
没有国渊之前,李贤忙的天昏地暗,可国渊与管宁加入之后,李贤顿时觉得轻快了很多。
专业的事情就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既然国渊长于屯田,那便将流民交给他,这也算是人尽其用。
安置流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确保公平对待每一人,这样才能让流民心生感激之情,若不然,只会有人心生愤懑。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道理自古皆然。
青州流民听闻李贤的号令之后,家家户户群起响应。
除却必要的粮秣过冬之外,青州百姓都把多余的粮秣拿了出来。
当然了,也有囤积居奇,试图卖出高价的百姓。
对于人世百态,李贤了解的极为透彻,他早就想推行教育政策,可一直缺乏实施者。
后世里,隐约记得管宁就是一个教育家,如果将他收入麾下,那李贤治下军民的素质绝对可以大幅提升。
孔子讲究有教无类,管宁秉承这一理念,一直客居辽东,一生讲学,他曾婉拒曹操封下的各类官职,只是一心讲学。
相较于国渊劝民农事的道路,管宁走的是讲学授道的路线。
两者之间并没有孰优孰劣的说法,都是当世名士,足以流放百世的大能。
什么时候才能找个由头把管宁收入麾下呢?
李贤绞尽脑汁,思索了许久。
后来,徐庶又为李贤总结了几个字“投其所好!”
管宁喜欢什么?他喜欢讲学呀,那便找些流民整日里向管宁求学,看他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