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便好。”
倒是有个命妇突然道:“突然来了这么多少年俊杰,说实在的,太康公主的婚事,也该上心了。”
说者无心,听者却是有意,王太后和张太后都打起了精神,须知这永淳公主的婚事已经一再拖延,先是否决了个陈钊,现在又否了个高中元,最后连最合意的谢昭也否了,眼看年纪越来越大,再不下嫁,难免被人取笑。
只是这时候,太后毕竟谨慎起来,就怕再出谢昭这样的笑话,所以虽然急,可是都压在心里,现在听了都不由动心,到时这么多世子都入宫来,不妨可以看一看。
那永淳公主端的是任性,不合心意的,宁死也不要,这一次索性把人叫到后宫,让她悄悄看着,看看哪个合适,索性就把这悬而未决的事解决了,皆大欢喜。
有了这个念头,王太后和张太后都打起精神,王太后道:“这事嘛,还得问问永淳这丫头。”
王夫人道:“哪能问她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会错吗?大伙说说,咱们还做闺女的时候,说要嫁人的时候,还都不是抵死不肯,最后如何?这世上的事,终究是逃不过生米煮成,女孩儿能懂什么?”
张太后也觉得王夫人的话有道理,道:“再说,也不是问她怎么样,只是告诉她一声,省的她发脾气。”
公主的事,大家倒不敢多说了,众人得了满意答案,俱都眉开眼笑,对后日的事充满期待。
张太后随即交代嘉靖,道:“陛下,既然到时候王公大臣们都要入宫,就要提早做好准备,这宫里该收拾的都要收拾一下,我和王娘娘打算把慈宁宫收拾下来,让神宫监好好打理一二。”
嘉靖一一应了,也来了兴致,道:“二位母后歇了吧,儿臣去寻红秀说说,这事儿,朕这兄长去说也好,到时候她看中哪个,只要家世不差的,朕便给他做主了。”
不得不说,女人一直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力量,男人们虽然在创造历史,可是却和背后的女人们息息相关,三言两语之间,许多事便已经定了。
…………………………………………………………………………………………………………………………………………………………………………………………………………
武备学堂的格局虽然不及皇家学堂,却也可以用宏大来形容。
明武堂和讲武堂一样,都是学堂里中枢。
此时杨一清已经召集了所有的教习训了话,除了让人加紧操练之外,便是择选入宫的人员。
而在这时,却是有人来报,说是内阁那边送来了条子,现在的内阁又从三人缩编为了两人,不是杨廷和就是王鳌,不消说,这定是杨廷和送来的。
杨一清打开条子,里头只有寥寥几句:“杨兄共勉。”
这四个字是杨廷和的笔迹,杨一清重重叹了口气,杨廷和在内阁已经大不如从前,不过依然还是首辅,一方面,他选择了以退为进,所以近来并没有问什么事,而另一方面,也说明杨廷和对外界的事务很关心,自己刚刚入宫回来,杨廷和就已经接到了消息,而且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可见杨廷和在宫里的耳目很多。
共勉二字,与其说是鼓励,不如说是暗示此次定要成功,武备学堂的设立,从一开始或许只是用来恶心皇家学堂,可是现在,却又重新赋予了新的意义。
谁曾料到,当今天子对武备的重视如此高,甚至不在正德之下,这就意味着,两个学堂必定大有可为,如此大有可为的东西,自然要牢牢抓在手里。
杨一清眯着眼,将条子收起来,正色的叫来个差役,道:“去给杨公传句话,就说,尽力而为之。”
差役应命去了,杨一清眸光一闪,似乎想到什么,又叫来个差役:“把所有遗孤之后的名单都拿来,老夫要看,一定要功臣的遗孤,尤其是那些死在鞑靼、瓦刺人之下的武官,本官有大用。”
武备学堂的劣势是不似皇家学堂,收容了太多勋贵之后,而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这些遗孤。
杨一清打算在这上头,做点儿文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