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任福康安与和珅新差事的圣旨同时下达,所区别者是委任福康安为丰台大营掌印大臣兼兵部左侍郎的圣旨明发天下,中外共知,而钦赐和珅上书房师傅的圣旨只作留档,哑默悄声的传到他自己手上,知道者并无多少。所以,旨发当日,傅恒家贺客盈门,满朝文武,大多上门庆贺,便实在有事无法亲自登门者,也派了家人送上贺仪,以示恭贺之意。和府这边只有有数几个知道真相的人过来庆贺,两下一比较,便显得这边清冷了许多。
不过,和府这边贺客虽少,身份却个个不凡,除了弘昼以外,就连怡亲王弘晓,于敏中,以及进京述职的庄有恭都亲自道贺,让原本准备自家摆酒庆贺一下的和珅与伍弥氏等人大出意料,慌了手脚。
弘晓是老怡亲王允祥的第七子,四十来岁,凭着允祥余荫,响当当的铁帽子王,权势不论,在整个宗室当中,其身份贵重,连弘昼都比不及他。弘昼长这么大,满心思想的不过就是“世袭罔替”四个字,遇到和珅以后,这个梦想才变的清晰起来,这也是弘昼之所以喜欢和珅的根本原因。
弘昼庄有恭能来,尚在和珅预料当中,弘晓来,算锦上添花未雨绸缪之举,也能说的过去,只有于敏中的出现,让和珅有些诧异,不过想想昨日景仁宫中令皇贵妃的表现,便也释然而笑,亲自迎进门来。
原本宴席是摆在花厅的,没外人,一家人团聚而餐,其乐融融。如今冒出两位亲王,一位军机大臣,一位封疆大吏,花厅里便显得有些不妥,伍弥氏做主,将宴席改在了和珅书房外的亭子里,竹林听韵,秋风送爽,倒也清静。女人自然不会再上席,只有和珅和琳两兄弟陪着三人,伍弥氏与红杏冯雯雯亲执酒壶,立在旁边侍候。
“和大人年纪轻轻便做了帝师,前途不可限量,于某敬和大人一杯。”推杯换盏之间,酒至半酣,于敏中突然端起酒杯冲和珅示意,接着又道:“你不善饮,以茶代酒便可,不必勉强。”
堂堂的军机大臣向下属敬酒,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姿态可谓放到了最低,给足了和珅面子。和珅连忙做出一副感激惶恐的样子,端起茶杯站起说道:“于大人谬赞了,晚辈才疏学浅,得此差事,不胜惶恐之至,日后还往于大人多多提携……”
于敏中也是上书房师傅,闻言笑道:“‘学无前后,达者为师’,主子慧眼识才,和大人必定不会让主子失望的……干!”说着一饮而尽,笑眯眯的看着和珅,满脸慈爱之色。
老狐狸!腹诽一句,和珅学着于敏中将茶杯之水饮净,放下茶杯说道:“主子厚爱,晚辈这是赶鸭子上架啊……不说这些了……广州李制台发电报说大不列颠海军上将威廉·皮特到港,递交国书希望觐见万岁,这事儿不知道于大人怎么看?”
“觐见万岁爷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据李制台奏章所云,威廉·皮特此次来华,除了希望我大清增加开放通商口岸以外,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万岁爷准许不列颠国派公使驻京,这与我大清祖制相违,断不可行。若没这一条,倒也不是不可商量……”
于敏中侃侃而谈,无外乎祖训,旧制,夷人不同教化等等内容,和珅无心细听,只侧着耳朵,思绪已经飞到了后世。
后世的他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又对历史感兴趣,所以虽非历史专业,对于英国与清朝的外交毕竟有所涉猎,深知此刻正是华夏发展最为关键的时刻,继续闭关锁国政策,自然是重蹈覆辙,等待着英国人的棍子打过来,按照历史原来的轨迹,继续上演百年屈辱。就如某位英国外交大臣所说的:“在使中国人向唯一能使其相信的论据——棍子的论据让步前,不仅必须让他们看到棍子,而且必须让他们的背上尝到棍子的滋味。”
这段话让人读了,但凡有些血性的中国人都会感觉到气愤,不过和珅认为,话里的“中国人”应该改成“大清政府”,最好在这个词语前边在加个注脚——自大无知的大清政府。
有些东西,只从书本影视剧中根本就无法想象,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够深刻体会。和珅有幸,从后世魂穿大清,亲身体会到了这个原本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经历了百年升平之后,从骨子深处散发出来的那股子腐朽愚昧偏又自大无知——在他不屑的努力下,有些东西在慢慢转变,不过还远远不够。这也是他迫切希望促成英使访华成功的根本原因——他要让大清的统治者们睁开眼睛,看看外边的世界,不要继续沉寂在夜郎自大的迷梦当中,非等到别人的棍子抽下来才惊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