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务司有令,每三里都要设立小学堂,为启蒙书院。乡镇之中也必须配备启蒙书院。
这启蒙书院,是地方必须开设的官学,官府学识司承担经费及先生薪水,地方承担屋舍,桌椅及维修,对于地方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启蒙书院中进学的孩子不用承担一切费用。众所周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能读书还不用花钱,乡镇里之中,那些百姓自然愿意将小孩子送到启蒙书院之中,学习一些知识。
为此,赵询专门调拨钱三十万贯给学识司,为办学院所用。这其中最为困难的则是先生的稀少,为此,赵询又发布告示,征召读书人,无论大小,上过书院,能读会写之人,自可入火麟军考核,只要确认能读会写,则会给予丰厚的待遇,去各地教授学子。
而在县中,则设立县学,州府之中,设立府学。只要愿意上,及能承担的起费用的学子,可自愿入学。但每县每府设立一座学院,自然无法满足大众所需。故而,火麟军又有了新的策略。
自从耕田发令和通商法令出示之后,火麟军治下有越来越多的流民和商人出现。这日,随着进进出出的人群,就有不少商队通过。在这人群中,有个中年人叫做江铭礼,本是幽州人,以前是做茶叶和皮货的商人,经常从燕州城通过,靺鞨军入侵之后,就撤回了幽州城。但在幽州城,一不下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没来由地吃了一顿官司,结果大半的财产都被对手联合官府吃掉了。消沉过后,他只好来到燕州府碰碰运气。很多人经过火麟军治下的人都说,火麟军治地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再加上他经常通与此地,熟与此地,于是就来了这里。
江铭礼怎么也没想到,这里竟然和以前大不一样,人来人往,商队络绎不绝。在这其中,他看到了不少从幽州而来的商队。除了城池比幽州小,人比幽州少之外,这燕州城丝毫不下于幽州城。要知道,燕州城可是幽州的治所。
江铭礼的货物不多,只有一辆马车,上面则是从青州运来的茶叶,绝对不是次品。
他也想看看,在这里有没有从新崛起的机会。
在城门内侧处,有专门的告示栏,上面张贴着不少的的告示。让江铭礼松了一口气的是,他在这里,看到了有关三府统一商税,开通北方商贸通道的信息。
这布告有好几张,第一份布告,乃是有关安抚各地到来的难民、流民的,日期也最长,似乎是去年贴出来的,上面的字迹已经不太清晰了。第二份布告,就是有关税率调整的公告,一共有两份,一份是以前的,降低税率,一份是没多久的,三府统一税率。
但第三份布告,就让他有些吃惊了,竟然是有关商人建立书院的倡议。看起来贴出来没几天。
第一份布告没有什么特别地,无非是欢迎各地难民的到来,不会设置障碍阻拦他们的到来。他们也不需要缴纳额外地税收,同时警告他们在燕州府的地盘上不要为非作歹,作奸犯科,要按照法律行事。燕州府会给予难民们一分的土地,并且给其提供种子农具,第一年免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