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会议室内似乎还回荡着伊巴卡斩钉截铁般的推断,所有人都有一种呼吸发紧的感觉。()
强大的阿卜耶已,将会在几个月之后,不攻自破,从内部分崩离析,这可能吗?所有人扪心自问,却不得而知。
不过很快,有着大胡子的农业部长便好似被气氛感染了一般,憋红着脸,右手握拳挥舞着,似乎有千般话要说,但都堵在嗓子眼儿,说不出口,最终才尴尬的一挥拳,闷头闷脑的道:“我们该坚持。”
坚持什么,意思不言而喻,如果一切真如伊巴卡推断的那般,那坚持下去,打持久战,最终阿卜耶已会被战争生生拖垮,这场战争的胜利,还将是以色列人的。
农业部长似乎闹了个大笑话,不过杰拉尔德也没放在心上,他目光下意识的瞟向了一旁的扎米尔,投出询问的目光。
扎米尔紧锁着眉头,半晌才微微递出一个肯定的眼神。
实质上,在扎米尔看来,伊巴卡的这一切论断还只是空中楼阁,且不说大前提,阿卜耶已是否有这样的经济隐患,就说真的有,那这四五个月的时间该如何度过,该怎么坚持,伊巴卡可提不出半点儿意见了。
这是个纯粹的经济学家,搞搞纸上工作还凑合,永远只会考虑理论,却从不会关心实际和应用。
战争以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四五个月的时间,亡国。绝不是一句大话。
但让扎米尔做出认同的决定,也有他自己的考虑在。从战争一开始,扎米尔提出的整体战略中就有在战争中后期,利用战线的拉长,全民皆兵的现实情况,进行一场长期的,持久作战。
而现在,接连两次的大规模战役,已经耗尽了以色列现存装备。再进行像南部装甲大决战这样的战役,有些不太现实,那如此一来,采用小规模,游击作战,特种作战,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一时之间。扎米尔也没有个全盘计划,如何统筹全局,打一场持久战,需要考虑的太多太多了。
……
帕兰干河,这条千百年前的河流早就已经干涸,只剩下宽阔深若沟壑的河道。有些地方已经被填平,铺上了公路或者铁路,若非本地人提起,恐怕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条河流的存在。
河道中,几人身上盖着土黄色的粗糙毯子。一动不动,与周围的环境不分彼此。
便是天上飞过。()目光锐利的猎鹰,恐怕也无法发现这河道中的潜伏者。
许久许久,一人微微动弹了一下,身上盖的毯子抬了一下,露出两只锐利的眼睛来。眼睛静静的观察着周围环境,许久才转动,望向右手边。
“瓦伦,人怎么还没来,消息准确吗,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被对方觉察到了?”这人询问道。
这人说话声音很轻,在他右手边一米外,地面动弹了一下,毯子上洒的沙砾抖动一下,也露出了一张面孔,脸上缠着褐色的布条,遮住嘴巴和鼻子,只露出一对同样犀利的眼睛,道:“哈罗德,你不要着急,他们肯定会来的,就算今天不来,那明天后来也会来,这一次是我们首次的合作,你要相信我。”
瓦伦轻哼一声,不再说话。
说起来,两人原先还是对头,他们都是贝埃尔的地下帮派。贝埃尔位于约特瓦特北方六十公里处,是个并不大的城市,但城市也很繁华,得益于这些年的旅游经济刺激,瓦伦和哈罗德的油水也不少。
贝埃尔在约旦边境,情况复杂,经常有约旦境内的反犹太人组织,越过边境闹事儿,加上本地还有一些巴基斯坦人聚集点,所以这里的帮派都是武器傍身,甚至还持有重武器。
但话又说回来,以色列是全民皆兵,从不限制民间武器的持有,虽然没有到瑞士那种,历年兵役之后扛着政府发的军火武器回家的地步,但也相去不远。
以色列不太平,多战之地,不说巴以问题,单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不可化解的恩怨,北方黎巴嫩真主党,恐怖组织什么的,居民持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今天,瓦伦和哈罗德却是放下了彼此的成见,联合手下精锐成员,带足了武器装备,来这里伏击。
他们的目标是阿卜耶已的巡逻队。
在获得了南部大决战的胜利之后,阿卜耶已也暂时的放缓了进攻的节奏,一来是这一战之中,阿卜耶已同样损失不小,需要时间来修整,二来也是阿卜耶已国防部的计划,稳打稳扎,徐徐图进。
现在阿卜耶已的大部队就云集在提姆纳和约特瓦塔一线,牢牢的控制着以色列的南部地区。
为了下一阶段的作战,同时稳固地方环境,阿卜耶已也是经常性的派出巡逻小队,对周边地区,城镇居民点进行清扫,清剿残留的以军士兵和武装分子。
面前的这条公路,就是一条交通干道,每一天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