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恩携家带口,仓惶离开长安。不过他虽然是本书的主角,但世界却不止围绕他来运转。让我们暂且把时间拨回一些,看看汉末群雄们都在做些什么。
先看南边。
孙坚杀了荆州太守王叡之后,荆州群龙无首。董卓听从手下的建议,派遣汉室宗亲刘表出任荆州刺史。刘表是山阳高平人,身高八尺有余,相貌堂堂,从小便颇有名声,与名士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岑晊等七人为友,并称“八友”,又称“八俊”。虽然当时荆州东有袁术虎视眈眈,北有中原混乱无比,西边益州刘焉和南方的山越也都不是善茬,再加上境内还有宗贼叛乱不停,完全就是一个烂摊子。但刘表仍然慨然赴任。匹马入宜城,连蒯越,携蔡瑁,诱杀宗贼,说降盘踞襄阳的张虎陈生,悉平江南。只是荆州内部虽然勉强安稳下来,但外敌仍然盯着这块肥肉,首当其冲的便是孙坚。
讨董之后,孙坚回到了江东,但是因为手上没有地盘,无奈只得依附淮南的袁术。或许不忿自己打下的荆州被刘表占据,再加上袁术的指示,孙坚提兵强攻荆州。虽然连续击败黄祖,但是在岘山之下却中了蒯越设下的埋伏,被一箭she中心口,兵败身亡。长子孙策率部死战,夺还父亲尸首,收拢孙坚旧部,暂时在袁术部下蛰伏起来。
南方战事稍歇,北方风云又起。袁绍兵退渤海之后,竟然想另立新君,与长安的董卓分庭抗礼。只可惜他选中的刘虞忠于汉室,严词拒绝。袁绍无奈之下,只得先整顿兵马,徐图再起。不过渤海地方太小,容不下袁绍的野心,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冀州之上。冀州现任刺史韩馥是袁氏故吏,袁绍暗中联络北方的公孙瓒,使其南下奇袭冀州。韩馥眼见无力抵抗公孙瓒,再加上心腹早被袁绍买通,在他边不断煽风点火,无奈之下只好将冀州让给袁绍。袁绍自领冀州牧,只给了韩馥一个奋武将军的头衔。韩馥手中无兵无权,就连区区一个都官从事朱汉都敢因私怨调兵围了韩馥的家宅,还将韩馥长子的双腿打断。虽然袁绍惩罚了朱汉,但韩馥不敢在冀州多呆,找了个空隙,带上家小去投奔了张邈。
区区韩馥自然不被袁绍放在心上,拿下冀州之后,他的目光早就转向了北方。袁绍想要雄踞河北富饶之地,争雄天下,自然不肯和公孙瓒共享北方。而公孙瓒被袁绍忽悠攻打冀州,却不想白白让袁绍收获了胜利果实,自然也是心怀怨怼。双方自然在冀州边境摩擦不断。
赵云之前离开萧恩,回到家乡常山。因为学艺有成,带着乡勇们击退了不少山贼和黄巾余党,也算小有声望。袁绍和公孙瓒各自厉兵秣马,自然不约而同地看上了这支武装,各自遣使进行招募。
常山隶属冀州,而袁绍又是冀州牧,所以赵云与家乡长者商议后,决定先率队投奔袁绍。只是对袁绍而言,赵云这种级别的队伍还不会被他放在眼里,便只是随便安排他们巡防北部边境,防备鲜卑入侵罢了。
虽然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工作待遇差到了极点,在内地的军事行动,先不说驻地本身会比较富庶,而且如果足够心狠手辣,还能找理由勒索富户或者杀民冒功。可在边境,驻扎在生活环境稀烂无比的荒原之上,每天面对的还都是凶残无比的异族铁骑,就算有了功劳,恐怕也难以传到上司的耳朵里,只能一辈子老老实实戍边。但是对赵云而言,戍边反而正合他意。少年之时,童渊便敦敦教诲,他手中长枪是为了守护百姓;在萧家,蔡邕言传身教的,也是民贵君轻。赵云实在不想将手中的长枪,对准自己的同胞。戍边虽苦,但起码能为身后的中原百姓尽一份力,先生和妹妹听说的话,估计也会夸赞自己。
初平二年的腊月很冷,长城以北更是天降暴雪,冻死百姓无数。戍边的赵云知道这种天气下,北方的胡人会因为天灾而不得不南下掠夺中原,所以他不但加派了巡边的人手,还向内地的袁绍发出jing报,请求增援。不过袁绍这时正忙着和袁术争夺阳城,根本没心思去管边境地区,随手就把赵云求援的信件划拨为取暖物资。
胡人果然来了,而且规模比以往更加庞大。近万人的jing锐骑兵,不断冲击着赵云所在的防线。依托着早先准备好的防御设施,赵云硬是让胡人不得前进一步。只是代价也是惨重的,从常山一起从军的乡亲,几ri间便死伤殆尽,而对面的胡人,却再次做好了进攻的准备。赵云看着散乱的防御阵地,看着地面上、寨墙上无数残缺不全的尸骸,看着倒在自己身边、早已停止呼吸却又死睁着双眼的战友,苦涩地笑笑:
“看样子,今天就要结束了。但愿袁大人已经在后边安排好了防线,不然的话……”
赵云没再多想,也无暇多想,胡人的铁骑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赵云挺起落星长枪,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