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冯若芳这一刀刀连环刺来,已然将崔破此前计划全然否决,偏偏他更无一言可说,正在新任广州刺史大人心间五味杂陈、翻滚不休之时,却听身侧李伯元哈哈一笑道:“冯先生所言固是实情,然则晚生却是另有一番思量处……”
“噢,愿闻其详。”冯若芳正在拈磨着盏壁的手微微一顿,含笑轻道。
“彼等海外蕃商不远万里而来,所为者何?不过是‘贸易取利’四字罢了,然则若言贸易,无外是货物及巨舶等远海运输工具,我家大人虽无能控制蕃商去向,但却足可控制货源。吾观彼辈蕃商自我大唐启运,虽货物品种繁杂,然最大宗却是绫罗绸缎类及瓷器两项,近日茶叶之属亦是渐渐增多,而此三项皆是多产自江南四道及剑南道,这五道现时都已经纳入朝廷绝对控制之内,倘若我家大人拜表朝廷,一举垄断此类货物的收购出货权,却也由不得那些个蕃商不听话了,关于此点,却未知冯先生是否曾有思量?”李伯元这一番侃侃而言,面上再没有昔日一贯的冰寒,他那脸上淡淡的微笑只让崔破看得顺眼已极。
“垄断,对,就是垄断,看来还真是关心则乱哪!我怎么没有想到,唯有垄断生意才是真的一本万利,包赚不陪的。有了这张王牌,也容不得那些蕃商能翻上天去。”适才还是心乱如麻的崔破闻听李伯元是言,顿时将一颗忐忑的心思渐渐收束,轻轻举盏呷上一口,神态间复又回归素日的淡定从容。
唐廷自立国以来,于文化、外交及贸易之事上崇尚的是行开放之策,历来少有限制,久之已成惯例,是以冯若芳才会漏掉此处,此时闻听李伯元这釜底抽薪的一着,这位南海之王稍稍一愣之后,方才面带苦笑叹道:“李先生好手段、好心机,只是如此以来海外商船必定云集广州办货,如此则必定全然断了渤海俞坚的财路,介时这事却也是难办了。”
听冯若芳又牵出俞坚前来说事,崔破微微一笑道:“广州诸地通行船只所经乃南海水界,有冯海王在此坐镇,本官料定那俞坚定然是不敢来此兹事的。”这一句话出口,崔大人只觉心下畅快已极。
然则他固然是心下快意,于那二冯来说,却全然不是个滋味了,眼见那冯若龙又有暴起之意,一旁的李伯元急急接过话道:“两位庄主还请安坐,眼前这般形势,我有货而彼有船舶、水手及航线,正是贵我双方该当通力合作之时,没的要伤了和气才是。”
…… …… …… ……
这一番商议直持续了约三个时辰,便是众人的午膳也是于堂中匆匆食用,待崔大人一行出的静海庄,换过自家车驾往广州府行去时,却已是日过正午时分了。
行来不过二十里路程,也不过个多时辰,崔破一行已是到达广州府城外十里长亭处,此时这一干广州府内并辖下各县官员早已与此地迎候新任使君大驾,少不得又是一番见礼,崔破因不明了这些人之底细,在未见到先行而来的郭小四前,便也只是依官样文章一一寒暄。
两柱香后,崔破等人方才入得城中府衙所在,这广州府毕竟是岭南道第一重镇所在,气象与那韶州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不仅府城要宽大整洁许多,人烟也更是稠密,这其中更有许多服饰怪异的海外蕃人穿行其中,益增气象。
来到府衙门口处,崔破以旅途劳顿之由,谢绝了众下官的邀宴之请,入府办过交接手续后,更不做半分耽搁,便自带了随行而来的涤诗往府城正中的岭南道经略使衙门参见上官而去。
须发已是花白的岭南道经略使第五琦,在第一时间便接见了这位天子宠臣外放的新任广州刺史大人,崔破于行谒见礼之时,心下也是暗自回顾自己这位上官的履历。
眼前这位须发花白的老人看来虽是不起眼,但却也实在是与当今太子少师颜清臣同等资历的人物。第五琦大人虽名姓怪异,然则却是与杨晏并称的天下两大理财圣手。其人与杨相公一般,非经科举正途出身,少以聪慧出名,随即被北海贺兰敬明辟为录事参军,在剿灭域内叛乱时,因屡出奇谋而建功,历数年而得以调用京师长安,某日因缘聚会得遇玄宗陛下,这第五琦竟是抖开了胆子,于御驾前毛遂自荐曰:“今朝廷急在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需,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爱他勇气,又见此人偌大口气,虽不曾立擢官职品阶,但也赐于了他“勾当江淮租庸使”的职司。
在朝堂中一片反对声中,第五琦慷慨赴任,使出种种手段,不过三月之间,以前屡屡告急的军资调用大有改善,复又历半年时光,不仅军资不余,每岁竟有赢余解送太库,至此朝堂上下方才叹服玄宗陛下识人之明。第五琦由此发迹,至乾元二年时,竟至宣麻拜相,主掌天下财计。然则起来的太快,落下去自然也就快,为相不久,即因铸重钱引起天下物价腾贵,盗铸成风而被贬为忠州长史,于至忠州途中,更被人诬私受黄金,一纸诏书下达,追贬配流韶州。宝应初年,起为广州刺史,后以能政,召入为太子宾客,后改任京兆大尹兼户部尚书,专判度支事。不想霉运却是还没到头,于大历五年受权相元载排挤,以坐交奸宦鱼朝恩之名,复被贬为括州刺史,这一去就是八年,直到大历末,方被渐禀政权的时任太子李适重新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去岁,朝廷撤并江南四道节度之后,需重派德高望重之老臣于任,又因其曾数十年为官江南,更曾亲任岭南道韶州及广州刺史,是以就被李适借重用为岭南经略使,上任以来,行两税去杂捐,清政安抚地方,可谓是极得百姓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