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中央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人选的时候,按照郑南的意思,本是想让拥有丰富党的理论知识的傅善祥来挂帅。
但是林海丰坚决反对。
林海丰认为,中央文化革命委员会可是一个风险性极高的所在,搞不好,那是要遭别人清算的。
因此,不希望风险由其他战友来承担的林海丰,又义无返顾地挑起了中央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的重担。
至于自己的副手的人选,林海丰也是在经过了一番缜密的考虑,最后挑选了已是国防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陈玉成、红军大学政治委员李秀成、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邹国剑,另外还有谷维才、莫奇、王平山和杨志书这四个看似名不见经传,却是党的理论界有目共睹的后起之秀。
谷维才:上海东方大学师范教育系的第一届毕业生,并于在校期间成为共盟会会员。毕业后,先在上海第四中学中学政治教员的岗位上磨砺了八年,继而调到共盟会上海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从教员到教研室的副主任和主任,虽然职务不断发生着变化,他却始终不放弃一线的教学工作。
莫奇:红军大学政治学院成立后的首届毕业生。先在红军中历任连政治副指导员、指导员,团的宣传干事,再回到红军大学政治学院,从事党的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后任《红星报》副主编。
王平山:初中毕业后进入上海东方实业重型机器厂。车钳铆电焊样样精通,不仅是重型机器厂有名的劳动模范和优秀共盟会会员,还是上海东方实业出色的厂刊通讯员。任过重型机器厂的工段长、车间副主任、生产调度科科长、副厂长、上海东方实业报的副主编和主编。后调入中央党校任马克思理论教研室主任。
杨志书:初中毕业后返乡务农。在乡亲们的推举下,做过不脱产的村农协委员,村合作社的会计、社长,是田里的一把好手,又是乡亲们交口称赞的好委员、好会计和好社长。还是在乡亲们的推举下,进入乡、县农协,任过乡长、副县长。在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后。由江西调京,任职于共盟会中央办公厅。
对于林海丰这样的设计。郑南感到很满意。但当听到这一回的林海丰竟然要搞起“向我开炮”的时候,郑南的头却摇得像个拨浪鼓。
这些年来,在工作中所有能够得罪人的事情,林海丰几乎已经是都做过了。另外还有一点更关键的。那就是脑袋瓜子实在是太活分了的林海丰,可有着不老少很容易被人抓住的“小尾巴”。
但郑南的担心,依然阻挡不了林海丰。
不过,林海丰还是向郑南做了一个妥协。
按照林海丰本来的意思,对于他的这场“帮教促(帮助、教育和促进)”大会的地点是设在能够容纳三万人的国家体育场之内,而参会人员的范围,也是国防军事委员会所属各单位的三万领导干部和军政、职工代表。
在郑南的一再劝说下,林海丰只好屈服,把大会的地点改在了红军大学。
在郑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