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说明一下的是,诺巴夫斯基绝对不是一个太平天国方面派出的潜伏者。
作为一位沙俄驻华派遣军的高级指挥官,“高贵的”诺巴夫斯基不仅也曾经在当年的大清国的大地上很是嚣张过一时,还曾相当鄙视过那股正在荡涤着在这片土地之上的所有污泥浊水太平天国的大革命洪流。
但在进过了太平天国方面的战俘集中营,接着又与陈廷香等太平天国红军将士密切相处之后,诺巴夫斯基变了。
如果说当初志愿投身于太平天国红军最后的复国浪潮,还仅仅只是出于一个战败者的保命的最基本需求的话,但在有了与陈廷香等红军将士们的那段“弥足珍贵的同舟共济”的经历之后,诺巴夫斯基则真正地开始了他的彻底转变。
而当他可以重新返回他的祖国的时候,在太平天国大地上的亲身经历和耳濡目染,已经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信念,那就是要将他的祖国打造成一个与太平天国拥有着同样的激情、同样的美好的国度。
当然,诺巴夫斯基很清楚,如果要想让他的理想得到实现,他的祖国就必须要经过一个涅槃重生的大巨变。
为了理想能够得以实现,诺巴夫斯基一面借助于沙皇政府开始结欢太平天国政府的大好趋势,且以自身所拥有的特殊优势拼命削尖脑袋地往沙皇政府的高层进行钻营,一面又在广交朋友的幌子下不停地搞着秘密串联,暗中结连志同道合者。
诺巴夫斯基先是有了自己的“新军事研究会”,在研究新军事技术名义的旗下,很快就聚集起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少壮军人。
随着大环境的愈发趋好,诺巴夫斯基的“新军事研究会”不仅越来越强壮,还与赫尔岑、奥加廖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一批持有相同政见的专家学者们,也开始有了日渐增强的紧密联系。
当然。仕途上的诺巴夫斯基,不仅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还已经成了亚历山大二世沙皇陛下不可缺少的高参人物。而他的那个“新军事研究会”,则成了未加冕的沙皇政府的智囊团。
于是,沙皇俄国从上到下对太平天国方面的艳羡被催生,并日益地予以了强化。
而当太平天国政府那边儿的军队已经开始在霍霍磨刀之际,亚历山大二世的沙皇俄国这里,却依旧还在逢事必以太平天国方面做样板。尤其是那些能够影响着政府各项决策的人物们,都已经到了不先提下太平天国政府是如何如何,就都不好意思再往下继续说话的地步。
总体来讲。诺巴夫斯基尽管不是太平天国方面有意安排的潜伏者,但在诺巴夫斯基和林海丰和郑南影响下的太平天国政府之间,的确是有着种种的默契,并在有意和无意之中,相互帮衬着对方。
和平时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极力引导着沙皇俄国这架马车坚持不懈地往歪道上走,并使这架本就已经不太好用了马车变得更加残破。到了战时,则就必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