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铜首面具,便是兰陵王在战场上,唯一的辨识之物。
而那血纹鬼面也算是战场上的恶鬼之最,黑身、碧眼、青面、赤发。
道藏讲经堂中,诸多风水江湖的高手们对于兰陵鬼面的事情,算的上是极其的上心,皆是带着几分兴趣听闻这轶事,倒是这高千秋对于史书历史的记载,乃是信手捏来,比自离渊的了解,更是要深入了几分,离渊此刻也禁不住仔细的听着。
整个宽大的道藏讲经堂,只有那高千秋徐徐道来的声音,倘若旁人不清楚的话,还会以为,此刻乃是哪位不知名的风水宗师,正在向诸位风水同道,分享着风水秘术一途的心得,倒是绝对不会想到这诸多人,甚至还会有闲情逸致来叙述这几分历史典故。
“史载,兰陵王是北朝时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有的说他“有胆勇,善战斗”,有的说他“勇冠三军,百战百胜”。这表明,他的英勇善战绝不仅是因为戴着狰狞的面具。光靠威吓,肯定是吓不退敌人的,关键还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战斗本领。
“狰狞的面具,只是为他的神勇无敌增添了一抹传奇的光环。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
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紫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
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北齐书》书载:“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兰陵王入阵曲》是起源于北齐,盛行于唐代的假面舞蹈,又称《代面》、《大面》。此舞是表现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作战英姿(兰陵王指挥击刺之容),带有简单情节的男子独舞。如今在华夏中国早已流失,只剩东渡扶桑保留的大唐雅乐表演场景。
唐代将此舞归入软舞类。此舞属宫廷燕乐东传扶桑,倭人将其列属雅乐舞蹈,直到现在扶桑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扶桑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节目表演独舞。
在扶桑奈良寺正仓院还存有一件题款为“东寺唐古乐《罗陵王》接腰”的服装,署年为“天平胜宝四年四月九日”,即唐代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扶桑不但保存了《兰陵王入阵曲》,还保留了历代《兰陵王》歌舞面具64件,为后世那罗刹教流传的百名罗刹鬼面的最初来源之物。
又有史书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正是这次大捷,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北齐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
兰陵王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北齐书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作为那个混乱王朝的皇亲国戚,能够做到没有架子、与将士同甘共苦确实难得。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够做到宽厚以待。史载,当初长恭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
等到高长恭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时,阳士深刚好在高长恭营中听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报复杀害自己。为此,高长恭安慰他说:“吾本无此意。”可阳士深心中仍不踏实,非要央求惩罚。高长恭只好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好让他安下心来。
《北齐书》还记载了他一个非常“平民化”的动人细节。说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高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由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