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特效公司来说,好莱坞有两百多家,还有更多的人投入其中。可是特效工作漫长的周期和高昂的成本,决定了特效公司不可能流水化作业。为了竞争,往往花费几个月参与特效制作,却还要压低自己的价格,以免被同行抢走。况且很多大制作更注重宣传,还会克扣特效制作的成本,这迫使特效公司不得不再降低成本来接工作,长此以往,特效公司的生存就会很困难,这种局面我觉得应该有所突破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应对?”
“产业转移。很多竞争力不足的团队和公司,应该更多的往外寻求发展。还是拿特效来做说明,中国有的电影业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涉及到特效制作。但是我们的特效制作公司的技术水平还很低,那些拥有技术的团队,不必为了抢夺生意而自降价格,完全可以去中国。我们缺少技术,你们拥有技术,你们成本高昂,我们成本低廉,这样的优势互补,会不会产生更好的化学反应呢?”
“这倒是一个很好地提议。”理查德语气冷淡,或许并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很快就换了话题,“能说说你是怎么在jing英公司和做导演,之间达到平衡的吗?”
“我没有平衡,我只负责拍电影,公司有专门的人管理,我很庆幸我能够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公司而努力。”
“我们知道,你旗下的追梦娱乐集团,已经拥有一家上市子公司追梦嘉禾,还有北美一家电影公司顶峰娱乐。而你个人还有一家很受关注的公司暮光之城娱乐公司。纵观你的公司的发展,能够有今天这样的规模,秘诀是什么?”
“认准自己的目标,不断为之努力,路就在前方。”
“你不觉得这是美国梦的体现吗?你在美国收获了最大的掌声?”
“不,我觉得这是中国梦的体现,我在中国掌声更大。”
理查德耸了耸肩膀:“那么,最后再问一问,你对于张一谋导演怎么看?”
“张一谋导演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他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很多,它能够影响一个时代。”不管你认可如否,张一谋的《活着》、《红高粱》、《秋菊打官司》等等作品,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正在奋发的中国,说一句伟大不为过。
“对于很对人将你和张一谋导演作比较,你又是如何看待,你跟张一谋导演谁更优秀?”
邵帅军笑了,歪着头思考一下,说:“我觉得商业成就我比他要高,艺术成就我不如他。他们那一代的导演为中国电影探索了一条路,他们是巨人,而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谢谢邵先生的配合。”
采访结束,又拍了一组照片,采访组一行就离去。
两天后,最新一期《时代周刊》亚洲版新鲜出版,封面上邵帅军带着自信的笑容,右下角上一句话注释。
“邵帅军,和他的年轻电影王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