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这些人成不了事儿
说起清末,人们记起的肯定是李鸿章、袁世凯,而相较于两人,也只有慈禧才能稳居在前。“西太后”之名可说得上是臭名昭著,足以遗臭万年。而唯一能够跟西太后放到一起的,自然就只有曾经跟其一起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
说起慈安,后世许多书籍电影电视上面都只是将其描述成了一个老实巴jiāo的传统nv人,对比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当然,人们也都相信,慈安是被慈禧给害死的,因为她的存在妨碍了慈禧独揽朝政的野心。
可是,事实真个儿如此?
身为清廷重臣,不论李鸿章,还是曾纪泽,其实都很清楚地知道,慈安远不是外界传说的那么没料儿。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五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nv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sè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1年荣宠不衰,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nvxing。
而走出后宫,只是把慈安简单地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也是很不简单的。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yin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一个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的nv人,能够这么杀伐决断?
而近的不说,咸丰死后,肃顺等八大臣辅政,慈禧因为生了同治而为圣母皇太后,双方争权夺利……最后,慈禧终于在奕訢等人的帮助下杀败了八大臣,却还是不得不向慈安称臣,以东太后为尊。仅仅是因为慈安是正宫皇后出身,是同治的母后皇太后?开什么玩笑?权力面前,名位什么的又算个屁?不过是块遮遮掩掩的兜裆布,如果慈安没用,就算慈禧给她留下听政的位子,她又能干什么?身为咸丰死后才真正崛起的汉臣之一,李鸿章深深地明白,其实,自己,乃至自己老师曾国藩,还有左宗棠之所以能够在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事中脱颖而出,在满清贵胄的层层阻挠之中跃登重臣之位,主要还是因为慈安的决定。因为,纵然是两宫皇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大举措大诛赏”也依然是由慈安来主持,慈禧不过是处理一些“庶务”至于说什么他们都是慈禧向慈安举荐的,那更是笑话……李鸿章对自己的情况很清楚,而身为曾国藩的学生,他也知道自己的老师对两宫皇太后分别是个什么态度。同治改元之初,也就是同治帝刚刚登基的那段时间,慈安就下旨任他老师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而曾国藩也感慈安太后的知遇之恩,尽心谋国。慈安则自军政、吏治、黜陟、赏罚,无不咨询曾国藩并采用其建议……于是当时遂有“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之说。
而除此之外,大太监安德海胡作非为,被山东巡抚丁宝桢逮了,慈禧有意袒护,慈安却“立命诛之”,一点儿面子都不给慈禧……这是一个忠厚老实的nv人能办的事儿?
从同治改元,到年初突然崩逝,慈安执掌大清最高权柄二十年,这二十年里,大清经历了许多事情,但大体上都能攘外安内,几年前还在新疆打了胜仗,保住了大片国土,虽说主要是左宗棠的功劳,可谁敢说那里面没有慈安这个最高统治者的功劳?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保持国家的基本稳定,维护皇权,这是一个没什么才能的nv人能做到的?
可惜,这样一个nv人却最终死了。{手、打{{吧年初,先是听说东太后偶染小恙,可没两天就突然病逝……有人说是西太后所害,因为慈禧想独揽朝政,可李鸿章觉得这话很不靠谱。以慈禧的本事,未必害得了慈安,而且,如果真的要害,干嘛要等上二十年?二十年啊二十年前,西太后就已经凶狠无比,把辅政八大臣杀了个jing光,二十年来,她如果真的不满,真的想独揽朝政,还害不了一个慈安?
李鸿章深信自己的判断,可是,负责的对象由慈安变成了慈禧,虽然这位慈禧太后同样也很jing明,可大事上……李鸿章对这位正式晋级为唯一太后的nv人可真不怎么放心。要不然,她突然把在家伙召集起来,提那些在美国的草民做什么?这事儿是大清能掺和的?
“不知太后的意思……”
得,这小娘们儿大面儿上虽然比不上东太后,可为人也够jing明的,而且还心狠手辣,最喜欢记仇,如今人家是大清头号杠把子,咱还是先往后退一退,反正,那边儿不还有恭亲王的嘛,先看看再说。李鸿章打定主意,不经意地先瞟了自己对面的奕訢一眼,又朝慈禧拱了拱手。
“哀家倒是没什么意思,就是想问一问,这英国公使夫人说的,到底有没有个谱儿,还是故意在那儿说乐子逗哀家呢?”慈禧淡淡说道。
“太后,”没等李鸿章回话,一边的庆郡王奕劻就忍不住冒头了。这位才四十岁出头,瘦瘦的大清重臣、宗室,是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孙,辅国公绵xing长子。论能力嘛,倒也不是多么突出,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般而下,可就是这位老兄,在晚清时代可说得是一位风云人物,原本的历史上,他在光绪十年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十七年迁总理海军事务大臣,二十九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三十四年晋封世袭罔替庆亲王,宣统三年任首任内阁总理大臣……突出的政绩,那是一点儿没有,就是专mén卖官鬻爵。奕劻的贪婪庸恶,在当时可谓是人尽皆知,其卖官鬻爵之多,不可胜数。世人因为其庭若市,戏称之曰“老庆记公司”。可不管怎么说,怎么戏谑,这位庆亲王还真就站得住,稳得了,晚清政坛官员想要升迁,更是几乎都要走庆记一mén。举个例子,有个汉族官员叫陈夔龙,历任河南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和湖广总督等要职,他在宣统元年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官居一品;清亡后在上海当寓公,直至解放前夕才去世,整整活了九十余岁。他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自称三朝老臣,期不负厚恩。他起于寒士,又是汉族,但是却能官运亨通,其中与奕劻有着莫大的关系。据说,陈夔龙继妻许氏在奕劻府中常来常往,讨得了福晋的欢心,被奕劻认做了干nv儿,等奕劻继荣禄成为晚清枢臣领袖,陈夔龙便开始了自己飞黄腾达之路,从布政使一溜向上,到封疆大吏。而陈夔龙那么多的官员之中,四川总督却并未到任,《国闻备乘》记载:“莅任未久,升川督,夫人又不yu往。夔龙计无所出,乃si于奕劻,令尔巽以两湖让之,而令锡良以四川让尔巽。以一nv子之爱憎牵动数省督、抚,当时用人之得失盖可睹矣”……因为干nv儿不喜欢跑远路,就接连调动了好几个封疆大吏,庆亲王的果然不一般。
奕劻死后,满清官员照例向皇帝请求给这位新的铁帽子王一个谥号,可溥仪认为这家伙祸国有术,实在是不配有什么谥号,就是非要有,也得是最恶劣的那几种,比如什么“幽”、“丑”之类,这样闹到最后,给了个“密”字。而这个“密”,在《谥法》里面就是“追补前过”的意思,在满清三百多年所有亲王里面,这是最差的一个谥号。
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这时候的庆亲王还只是庆郡王,虽然开始大肆巴结慈禧,可在慈禧手里毕竟还有奕訢、荣禄这些有能力的满族大臣,轮不到他出头,更轮不到他去做什么朝堂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