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急忙催马上前,还沒到人群处就听得人声喧哗。
“怎么回事!”卫青喝问。
“卫将军來了,卫将军來处理了!”人群中一个千夫长一看是卫青,十分高兴,急忙对卫青行礼:“卫将军,桥面有几处木板已经腐朽,人马行走不便,我们见这小庙里沒有供着神灵,就想将庙的门板先拆下來用,但这些人!”他用手一指,只见人群中站着老老少少的十几个人,看起來都是当地百姓:“他们却死活不让!”
卫青向众百姓看去,那些百姓中有一个年纪较大者,看到众汉军十分尊敬卫青,心知卫青是个大官,当下行礼道:“将军大人,这庙拆不得啊!这是镇石骆驼的庙,要是沒这庙,石骆驼一走,这桥就垮了!”
卫青心中暗暗称奇,这可是他第二次听到“石骆驼”这个说法了。
“老丈!”卫青问道:“石骆驼是什么?与这桥有什么关系!”
那老者向桥下的那三块石头一指:“那就是石骆驼,这桥全仗着它才能联接两岸,这庙一拆,石骆驼就会走的!”
卫青差点笑出声來,弄了半天,是这么一个说道,你还别说,这三块石头还真象一个骆驼,第一块石头又细又圆,呈弧形,顶端是个锥形,看着象骆驼的脑袋和脖子,第二和第三块石头一大一小,都是小山形状,看着象驼峰。
他冲那千夫长一使眼色,对千夫长说道:“你要用这门板可以,但人家说了,这门板和桥的安危相连,拆不得,这样吧!你且去报告白将军,从军库中拨一百两银子,咱们用了这门板,就捐上一笔钱,将这小庙重修一回,这样就不算拆了!”
千夫长大喜,吆喝一声,命令手下去拆门板。
那老者一时绕不明白,这先拆门板再捐钱是算拆庙还是建庙,与众百姓呆在那里。
卫青哪能给他们时间容他们慢慢想通,他众百姓说道:“各位且与我到一边安坐,省得阻塞道路,老丈,这石头为什么叫石骆驼,为什么与那庙有关,还望您给我讲一讲!”他见那老者好象是众百姓的头领,人的年纪又大,而且又坚称这庙与石骆驼有关,年纪大的人喜欢说典故,他这说法又明明的应当是有什么典故,所以他立刻发问。
那老者果然中计,哈哈一笑,带头向一边走去,边走边说道:“将军有这样的闲情來听我说这典故吗?”
卫青耳中听着士兵们已经把小庙的门板拆下,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把桥面铺好,到那时这些人也就不必抗议了,当下点头:“愿闻其详!”
那老者大喜,摇头晃脑的说道:“将军,你且听好了!”他慢慢讲道:“相传木工祖师鲁班当年云游四方,行至皋兰县什川地界时,见这里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当地农民渡河,运输物资十分困难,当时,惟一的渡河工具是羊皮筏子,而羊皮筏子遭遇风浪时,筏毁人亡的悲剧经常发生,知道这种情况后,鲁班遂生架桥便民之念。
他先选定什川上河小峡出口地段施工架桥,上河河道狭窄,两岸峭壁悬崖,十分险要,是一个架桥的理想之地,桥址选妥后,鲁班决定靠两岸青石來备架桥的石料,鲁班造桥时,川里常有一妇人带一脖系铜铃铛的小狗为其送饭,每日送饭去时,小狗先跑去报信,妇人赶到时总见鲁班大汗淋漓地坐在山腰青石之上,妇人不解,问其在此何干,鲁班总是用语搪塞,一日,妇人又去送饭,她想,我今日不带小狗,看此人到底在干什么?她悄悄地转过山梁,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來,平日闷坐在岸边的鲁班正将一头石骆驼赶至河中,他站在驼峰之上,力举巨石,悬空架桥,石驼如小山,昂首挺立,鲁班身长数丈,巨人一般,此情此景,让妇人大吃一惊,禁不住喊叫起來,此时,正是石桥即将竣工之际,岸边妇人一声惊呼,道破天机,石桥崩塌,石料纷纷落人河中,鲁班长叹一声,将架桥用的最后一块石楔扔在岸边,跨上石驼,顺流而去。
鲁班跨驼顺流下行至什川下河地段,见大峡峡口狭窄,又是一架桥的理想之地,就在他收驼观察之际,被岸边人们发现,人们蜂拥而至,鲁班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弃驼飘然而去,于是,大河中央只留下一头石骆驼,似中流砥柱,屹立在激流之中岿然不动,后人就利用这石骆驼的头颈、双峰,搭起了这座小桥,为了防止石骆驼逃掉导致小桥垮塌,又在桥边建了一个鲁班庙,但根据传说,鲁班是飘然而去的,所以这庙虽叫鲁班庙,里面却沒有供着鲁班,只有一把斧子,权当鲁班的工具!”
卫青听得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