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皓月当空
以吕天凡他们家所居住的小山岭为界,岭西是大片的田地,岭东顺坡沿下两里多地,就是碧波万顷的大海。因此,这个以庙岭为名的村落,住民大致分为两拨,以种田为主的居于岭西,以下海捕鱼为生的则居于岭东沿海地段。唯有极少数的几户人家住在岭子的半坡上。
吕天凡的家里没有包户的田地,也不养鱼船,除了自家房后有一小块菜地,父亲在退休之后,独自开垦了岭角一块无人问津的荒芜地,权作自留地。父亲退休前,是镇子上变电所的工人。
这块不到两亩大小的自留地,是父亲的骄傲。每次吕天凡回家,父亲都要带他走一遭,不需要他干什么活,只是看一看。此次自然也不例外。
地里密密麻麻的玉米长势喜人。爷俩围着地头转了几圈,父亲指指点点,告诉他哪一些是甜玉米,哪一些是糯玉米,吕天凡才知道玉米竟分了这么多的种类。末了,父亲嘱咐道,走的时候带一些,朋友同事什么的,分一分尝尝鲜。
看过了玉米田,父亲便带着他重新翻过庙岭,向海边走去。走过一段磕磕绊绊的石蓬地,地面上的黑色淤泥多了起来,波涛之声越来越近。
海滩上竖起了一根根支架,用铁丝拴连,大部分都是空的,只零散着挂着渔网。遇到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父亲笑着打招呼,那人回头一瞧,笑道:“是姐夫阿,哎呦,这不是小凡吗?”
吕天凡一看认识,此人跟母亲沾点亲戚,论辈分应该喊他舅舅,因排行第三,便以三舅呼之。
略微寒暄过后,走到海边,父亲解开拴在一根细木桩上的缆绳,招呼他跳上一只小舢板,向里面划去。海面上风平浪静,两只海鸥在不远处左右盘旋,一只擦着水面呼啦啦继续向远处飞去,另一只就近停在一个深绿色的水漂子上。
舢板行不多远,停在一个白色漂子旁,父亲探过身子,伸手在漂子底下一阵摸索,最后拽出一个半米多长的铁丝笼子,笼子里窝着七八只肥肥壮壮的大飞蟹。父亲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晚上你可有口福了,便划着桨向岸边靠去。
往回走的路上,吕天凡一直拎着螃蟹笼,跟在父亲的身侧。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拎着小小的螃蟹笼,惴惴地跟在父亲身后,眼睛死死盯着笼子里的螃蟹,生怕跑掉一两只。
晚饭的饭桌依旧摆在葡萄架下,丰盛的菜肴让人不禁食指大动。一小盆小鸡炖山蘑粉皮,六只烀得红彤彤的大飞蟹,清闷黑鱼,一盆刚刚从菜地摘下的青翠欲滴的青菜蘸酱,散发着甜香热腾腾的玉米棒,还有一只碟子盛着几块月饼。酒已烫热,父亲忽然站起,拿起剪刀在头顶上摘下两串葡萄,让母亲舀来清水冲了,也搁到一只空盘里。
“中秋节嘛,月饼、葡萄、螃蟹,还有酒,一样都不能少。”父亲说。
母亲的手艺真没的说,地道的农家菜,滋味十足。头顶上一轮明月,在这山区之中显得格外亲近明亮,微风袭来,吕天凡酒未入喉,人却先醉了。皓月当空的一幕,将永远定格在他记忆的最深处。
自吕天凡进家门之后,无论母亲还是父亲,都没问过他工作的情况。他们不问,他可不能不说,于是简单的说了在k市的一些情况,当然是说他给某个公司做市场调研,暗示着自己赚了一些钱,最后说道:“爸,妈,我看咱们是不是把这处房子翻修一下,加个二层小楼?我来出这个资。”
母亲望了一眼父亲,笑着说:“你也不是不知道你爸,他就喜欢住这样的房子,你真给盖成两层了,你爸恐怕就住不下去了。”
父亲点着头,老两口罕见地意见一致:“就是,住楼房谁还跑这儿,还不如搬到城里去。”
母亲说:“儿子,赚钱什么时候能是个头啊,不如就回来吧,家里多好啊。”
父亲说:“妇人之见,小凡年纪轻轻的,出去闯荡闯荡有什么不好,一个大小伙子整天窝在家里成什么样子?不过小凡,在外面若是累了,就回来歇息歇息。什么时候不愿意动了,再留下来。”
父母的意见还是一致,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吕天凡低下头不敢言语。
直到晚饭快结束的时候,父亲终于忍不住问道:“小凡,什么时候走?”
“明天早晨。”吕天凡声音低低的。
父亲摆摆手,止住了正要出口挽留的母亲,说:“那行,明早你不用起来那么早,九点半来钟有一趟车,到时候我送你。”
杯碗碟筷都收拾了下去,爷俩继续坐在葡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