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哈喇子又流了出来。周建华看出来了,王晓珍和自己一样,也爱吃油炸食品,虽然油炸食品被排除在健康食品之外。但是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
两人二话不说,赶紧分工,周建华在饭馆门口排队等着买刚出锅的油炸果品,王晓珍则跑进饭馆内点了2碗带黄花菜卤汁的豆腐脑。十几分钟后,周建华终于把刚出锅的“酥油饼”和“油沸馃”摆上了桌。在这之前,两个人已经咽了无数次口水了,面对秀色飘香的美食,二人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了句“吃吧!”便不再多言。各自大快朵颐起来,好一阵悉悉索索的饕餮之声!
在风卷残云之后,二人各自抚着肚皮、吧嗒着嘴再次相视一笑。
“我吃撑着了……估计我走不动了……”王晓珍抿嘴窃笑道。
周建华见马路对面的那家照相冲洗店还没开门。便微笑着回道:“哦!吃饭辛苦了!那就休息休息再走吧。”
王晓珍捂着嘴笑了起来,银铃般悦耳动听,她笑罢又说道:
“建华,我以前还从来没发现自己竟然这么贪嘴。”
“呵呵,幸好我们都不是在这里生活的……”周建华也摇头笑道。
“怎么?在这里生活不好吗?风景好,美食多……”王晓珍不以为然地说道。
“嗯。这里是个好地方,美景如画。美人如馐,美食如嫣。”周建华笑着点点头,瞄了眼王晓珍高耸圆润的胸部回道:
“我在这里呆久了难免会沉湎其中无所事事,你要在这里呆久了,恐怕就要变成小肥猪咯!”
周建华一直就认为,自己虽然学的是理工科的专业,研究的是自然科学,但是对社会科学也一向是很感兴趣的,想当初自己若不是为了科技报国的理想而选择了理工科的话,自己也很可能成为一名历史学家或者是艺术家,毕竟自己还在年轻的时候就对各类学科都有着广泛的兴趣。自己前世的时候如果真的是在这么一个人文荟萃之地长大的话,还真的有可能从此就近水楼台地去深入研究历史文化了呢。
“你才会变成小肥猪呢!坏蛋!”王晓珍向周建华白了一眼立即反击道,白皙的脸上微微地红了起来。
“呵呵,我这可是金玉良言啊!信不信由你。”周建华含笑回道,忽然发现对面那家照相冲洗店终于开门了,便说道:“走吧!买胶卷去!”
冲印店的店员听说周建华要买5卷进口胶卷,不禁皱了皱眉,说道:
“真不巧,我们这里只有5卷了,自己还得留2卷备用,顶多只能给你3卷。”
“不会吧?你们作为一个照相冲洗店,怎么可能才备这么几卷货的?”周建华奇怪地问道。
“呵呵……进口货得用外汇的啊!不是想进货就能进得到的。”店员摇了摇头回道:
“我们已经半个月都没进到货了,好在明天能有货过来。就这几卷也是我们留着自用的,若不是得到通知说让我们明天去提货的话,这3卷也不可能卖给你。你要是不急用的话,明天下午晚点再过来买肯定会有的,要是急用的话,就先买几卷国产的吧。”
“那行吧,你先把那3卷给我吧。”周建华回道,心说真是老天保佑,再晚一点来的话,这几卷胶卷就不知道要跑谁的袋子里去了,而国产的胶卷这次是不方便用的了。
买好了胶卷。周建华和王晓珍继续一路向西行去,很快进入了“兑湖”景区,上了湖堤。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西子市“三面湖山一面城”的景致氛围一下子就展现在眼前。此时湖堤路上除了一些晨练的人和清洁工外,游客尚且不多。周建华带着王晓珍顺着湖堤边逛边给她介绍沿途所及的各个景点,让王晓珍惊讶不已。
“你怎么这么熟悉这里呀?!以前来过吗?”王晓珍奇怪地问道:
“你以前好像从来没提到过你来过这里哦!”
“我在杂志上看过介绍呢。”周建华信口胡诌道。
“什么杂志呀?介绍得这么细致?”王晓珍又问。
“我也忘了,好久以前看的,也不记得是杂志还是书了。”周建华笑着回道。
这个年代旅游书籍很少,能这么介绍景点景致的书报杂志肯定极少有。即使有,恐怕也难得出现在一个外省小县城普通民众的眼里。
周建华觉得。这条湖堤所经线路上,最值得一看的除了“曲江省博物馆”外,就是一个“兑湖印社”了,这是一个清朝末年即成立的一个文人社团。这个社团,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在海内外极富盛名,影响极大,历史上许多如雷贯耳的著名学者、知名书画艺术家都曾是该社社员,非常地不简单!
“兑湖印社”保留下来的社址就在这条湖堤经过的一个湖心小山上,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里面的主要建筑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在印社里面,则藏有许多古今历代名家的珍贵金石书画。
“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吧,我们今天上午,主要是游览两处,一个是“曲江省博物馆”。另一个是“兑湖印社”,特别是前面那个“兑湖印社”。这是这段路上最值得一看的景点了。”周建华向王晓珍提醒道。
“嗯!好的,我知道了!”王晓珍点点头应道,随着周建华加快了脚步。
二人顺着湖堤路向西去,首先经过的是“曲江省博物馆”,周建华和王晓珍一起进去转了一圈,里面展出的,除了一些馆藏珍玩外,还有在国内巡回展出的中国玉文化展,还有一些画家的水墨画作品,时间有限,只能大致一看了,一个多小时后,两人出了博物馆,此时湖堤路上已经有了不少游客了,二人顺湖堤路继续向西,很快就来到了“兑湖印社”门口。
“印社”门外很拉风地停了两辆吉普车和两辆崭新的中巴车,十几个游客正驻足站在门外向里张望着,门内一侧闲散地站着三位民警和一位穿着拉链衫的工作人员,另一侧则是一块斜立在门边的大宣传牌,上面红纸黄字,分别用中文和日文写着“热烈欢迎日本仙奈川大学代表团前来参观访问”的字样。
周建华从门口向印社内望去,遍及印社所在的小山南侧人影绰绰,一眼望过去,仅在亭台楼阁和回廊、石板路上就大约有二十来人,在距离印社大门较近的底层碑拓回廊内,有十来个胸前挂着照相机的正三三两两地围着廊壁碑文讨论着什么,有的人声音还挺大,虽然听不大清楚,但显然说的是日语了。
周建华见此情形,不免有些郁闷,按说来几个外国友人过来参观游玩本没啥大不了的,后世这种事情多了去了,有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以个人身份前来游玩的,有专门从国外组团前来的,都和国内普通国民没啥两样,各自买票进入即可,你游你的我游我的,互不相干。
但是这个年代却是不行,此时来国内的外国人还不多,国内外事部门都非常重视。
特别是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热情都不高,唯独日本正处在经济崛起的鼎盛时期,对外投资*很强烈,国家领导人这几年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加强与日本的国家关系,以争取他们的投资和生产技术,所以,为了能让“日本友人”们能玩的开心舒心,在这种知名景点给他们赠送个“包场”待遇,这完全就是一件很符合当下社会历史环境的普通事件了。
但是这样一来,自己的行程计划岂不是就要打了水漂了?周建华还指望上午带着王晓珍把“兑湖印社”作为今天的重点好好看一看的,然后下午抽空去“曲江大学”走一下的,至于其他的知名景点比如说“灵云寺”啥的,随便走马观花看一下即可。
“建华,现在是不是不让进呀?”王晓珍看了看等候在大门外的十几名游客,略有失望地问道。
“嗯……”周建华点点头说道:
“我问问看吧!”
周建华径直走近“兑湖印社”的大门,门里的几个人也都注意到了周建华,都抬头向他望过来,那个穿着拉链衫的工作人员则朝周建华喊道:
“现在不能进!下次再来!”
“同志,我是想请问下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进呢?”周建华走进门口朝那个穿拉链衫的工作人员问道,那扇铁门虽然没有关上,但此时里面的几个人显然是不会让轻易他迈进去的。
“下午吧……中午之后应该可以的。”那个工作人员回道。
“哦……谢谢!”周建华纠结地回道,心想这可真的麻烦了,如果这时候离开赶到“曲江大学”联络合作的事的话,就有点晚了,而去“灵云寺”的话,那就更远了,时间不尴不尬的,而且,一旦去了“灵云寺”,下午也不一定能有充足的时间赶到“曲江大学”办事,更不用说回头再来游览这个“兑湖印社”了,这样不论是对王晓珍还是对自己,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周建华正在郁闷之时,忽然发现有两个顺着“兑湖印社”山腰的石板路匆匆地走下来的人和回廊处的几个人本人说了几句话后,又直接转向大门走过来,两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照相机,显然,这两个人也是日本人了。
这时门口处的3个民警和那个穿拉链衫的工作人员也注意到了那两个走过来的日本人,都好奇地望了过去。两个人本人很快走到了门口和三位民警以及那位工作人员打招呼,可是那个工作人员和民警都听不懂日本话,只好站在那望着那俩日本人的表情和手势,努力地猜想着对方的意思。
“他们俩是在问你们这附近有没有胶卷卖。”周建华听明白了那俩日本人的话,便在一边提醒道。
“哦……你听得懂日语呀?”那个工作人员诧异地望了周建华一眼:
“那你会说吗?麻烦你告诉他们这附近没有卖,得出了湖堤路才有……”
周建华对那工作人员点点头,转而对那俩日本人说道:
“两位先生很抱歉,这附近没有胶卷卖。如果你们是想买你们日本产的胶卷的话,现在可能有点难度,离这里最近的一家胶卷销售点已经把他们把最后的3卷日本产胶卷都卖给我了。”
ps:ps:谢谢“唯不器”投给我的2张宝贵月票!
感谢所有慷慨打赏、投“月票”、“推荐票”和“订阅”的朋友!
谢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持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