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很少会不顾及后果,能够想人所不能,遇事冷静、处理果断、从不拖泥带水,有时甚至心狠手辣,完全符合一代枭雄的品质。极付同情心,对于恶霸奸商怀有一股莫名的仇恨,对待身边的人,缺乏威严,王霸之气视乎少了点,多了点人情味。
分析完李烨的性格,再分析李烨做的事情,极付远见、未雨绸缪、思维缜密,有做大事的魄力。李烨对事情预见性的把握极强,但是却总是小心翼翼,好像总是担心什么。
有很多事情是敬翔无法看不懂的,新城已经前后来过两次了,这是一座完全不同于任何州县的地方,百姓的生活、工厂中的工人、学校中的师生、做生意的商贾,还有整个新城的规划和管理,已经颠覆了敬翔的思维。
从秦始皇大一统开始,每一个王朝都是延续上一个王朝的轨迹运行,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变化的只有其中掌控的官员,制度和法度被一直继承下来。可是新城完全不是在继承,而是在颠覆,颠覆的是如此的彻底,让人眼花缭乱无法适应。敬翔还不知道,很多的文人学子流浪到新城都无法适应,没有了儒学至上,没有了卑微等级,缺少了文人的优越感,商贾什么时候也开始指手划脚参与管理了,那些匪夷所思的知识,那些叫嚣人人都是平等的邪恶学说,在新城开始扎根蔓延。
敬翔很喜欢新城的制度和氛围,人人都可以用劳动换取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没有三六九等、没有士农工商、甚至没有豪强大户,因为你要上位就必须做到亲民的形象。只要你有才华和能力,不需要任何背景都可以参与到新城的管理中,这也是现在已经是败落的敬翔最想得到晋升之路。其实敬翔现在有这个想法一点也不奇怪,底层的人总希望能有一条晋升的道路,而既得利益者总是设置了各种障碍来阻止底层的精英进入上流社会,敬翔现在是勇于进取的开拓者,也许以后就会变成百般阻拦的施暴者。
如果说敬翔没有顾及的话,那就太小看古代文人待价而沽的手段了,敬翔在严力和丁强面前说把全族人迁往新城,只是安抚两人的话,是否要真心投靠李烨还是在取舍之间。敬翔现在急着找李烨,只是先摆正自己的位子,试探一下李烨的想法,最好能从李烨的口中套出一些计划的细节,最后再决定李烨是不是值得自己用全族性命下注的那个人。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敬翔不怕李烨造反,李烨不造反自己哪有什么机会,但因为造反的风险太大了,敬翔不得不慎之又慎,选择能最后胜出的一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招讨使好悠闲,躲在这里欣赏风景,不知着落日的夕阳,是否是大唐的最后一抹余辉”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文人一贯使用的伎俩,为的只是吸引别人的眼球。敬翔双眼盯着李烨,希望能从李烨的眼神中看见一丝惊慌和赞许,可是让敬翔没有想到的是,李烨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唯一可以看见的只有微微张开的双唇:“不知敬兄何出此言”。
李烨的定力让敬翔大为折服,被人识破计谋,竟然能处乱不惊,颇有枭雄的本色。
敬翔能识破自己的计划,早在李烨的意料之中,如果连这一点敬翔都看不出来,李烨根本就不会留意敬翔的一举一动。千万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这是李烨给自己的忠告,敬翔的才华不在舞文弄墨上,而在于治理政务的能力。如果说李烨是计划的制订着,敬翔就是计划的最好执行者,通过千头万绪的细节,准确把握事件的脉络,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敬翔就是这样的人。
敬翔在分析李烨之前,李烨已经无数遍分析过敬翔,如果说敬翔在认识李烨之初,就是知道李烨想造反,李烨会毫不犹豫的杀了敬翔。如果敬翔在半年前说出李烨想造反的想法,敬翔绝对是一个天才,甚至是一个狂人。现在敬翔看出李烨想造反的想法,李烨会认为敬翔聪明过人,可以堪当大用。如果一年后,敬翔才察觉到李烨的异常,那么敬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常人,做一个普通的官吏尚可。
敬翔没有让李烨失望,知道自己想造反以后,竟然能跑到自己的面前来谈大唐的最后一抹余辉,可见敬翔已经对大唐不抱有什么希望了,就是不知道敬翔跑过来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来找李烨试探的,还是准备抱李烨这棵小树的,还是准备待价而沽,看好时机再下注,李烨不着急,跟聪明人谈话还是含蓄婉转点才显得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