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赵璋想了很久才想到这种防御方阵的打法,可以安全的通过箭矢封锁的太平桥。计划差一点就实现了,忘了该死的两侧根本无法抵挡绞车弩的攻击,小小的错误导致了太平桥攻击失败,赵璋不甘心,难道就没有办法突破太平桥吗?
黄巢津津有味的看着太平桥上的进攻,这本来就是一场总攻前的预演,黄巢可不在乎死多少人,只有找出李烨防御的弱点,才能发起最后的总攻。
沂河河堤上的战斗也在继续,从竹筏上跳到河里的起义军终于发现官军为什么不攻击自己了,河岸边的水中布满了高高低低的锋利竹削,几乎一人之地就有二三个,根本下不了腿。一些没有发现秘密的起义军,被竹削扎的血肉模糊,倒在了河边。一些聪明的起义军很快便发现了秘密。只要踏着死去的起义军尸体,锋利的竹削就不会刺穿自己的双腿,可以安全的抵达对岸。
在丢下几百具尸体后,起义军找到了上岸的办法,还没有高兴起来,就看见一排盾牌手出现在河堤上,身后跟着的是一排长枪兵,再后面是三排弓弩手,正好五排新兵铺满了整个河堤。
起义军要想冲上河堤,必须仰面攻击才行,可是起义军刚才竹筏上跳到河岸边,还没有来的急整理队形,就被一阵乱箭射中。惊慌的起义军这才想起要组织队形进行防御,可是已经晚了,河堤上的新兵已经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河岸上推进,口中不停的喊道:“缴械不杀”。
纷乱的河岸上的起义军根本没有阵型可言,看着如山般压过来的新兵,很快便放弃了抵抗。一些负隅顽抗的起义军不是选择冒死进攻,便是掉头跑出竹筏上,准备撑竹筏逃跑,可是新兵那里能给他们机会。进攻的起义军被盾牌阻隔,后面的长矛迅速的刺穿了起义军的胸膛,那些准备逃走的起义军,把自己背后留给敌人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只会成为一个个活靶子。
看见躲藏的官军从河堤后面走出来,黄巢毫不犹豫的命令八牛弩进行还击,躲藏在对岸重型盾牌车后面的起义军弓弩手也开始进行攻击。黄巢可不管河对岸是不是还有自己人,只要能消灭官军,自己死多少人都值得。
可是起义军的弓弩手的射程实在太近了,看似黑压压的箭矢从天而降,等飞到河对岸已经是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只有六架八牛弩对新兵造成了杀害,效果实在的不明显。
李烨站在帅台上撇了撇嘴道:“不知道黄巢试探出破绽没有,接下来不知道黄巢会不会发起总攻,好像黄巢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鲁鹏也摇摇头道:“其实破绽已经很明显了,估计现在黄巢在寻找对策”。
敬翔也点点头道:“估计黄巢现在很难下决心,毕竟要发现全面的进攻,就意味着投入全部的精锐和至少三万的兵力,不知道黄巢能不能有着魄力”。
“不要怀疑黄巢的魄力,就是把八万起义军全部压上,黄巢都不会皱眉头的,这些起义军对于黄巢来说,不过就是一个数字,胜利才是黄巢渴望了,至于如何取得的胜利,黄巢不会在乎,也不会去想”
李烨猜的没有错,死多少人的确不会让黄巢有丝毫的伤心,只要打败李烨,不要说八万起义军,就是十八万起义军都不是什么问题。占领了太平镇,就意味着整个沂州的战场形势发生了改变,沂州、密州到处都是流民,再收拢八万起义军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黄巢经过第二次攻击,已经看出了其中的破绽,绞车弩虽然厉害,但是与自己的八牛弩一样,每次的发射时间较长。八牛弩十几分钟才能发射一箭,绞车弩每次发射的时间间隔大约在两分钟左右,这段时间内足够一个起义军从太平桥的一头跑到另一头。只要牺牲几个人,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把起义军送到太平桥的对面,到时用人就能把李烨压死。
黄巢还发现李烨另一处破绽,那就是太平桥左右两边不是李烨的精锐,李烨的精锐全部集中在太平桥的对面。这可是李烨的一个致命弱点,沂河岸边的官军战斗力不强,只要能在沂河岸边站稳脚跟,官军就很容易被攻破。
对于黄巢的推论,赵璋也同样赞同,不过说的容易做的难,官军难道就不会拼死抵抗,凭什么认为起义军一定会给黄巢卖命。赵璋提醒道:“黄都统,起义军进攻不顺,而且起义军中人心浮动,一旦战事出现僵局,形势就很难掌控,还请黄都统三思”。
起义军现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