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玄锡想都不想的反对道:“不行,李烨何德何能可以封赏辽东郡王”。
高太后笑了,开心的笑了,这个孙子真是傻的可爱,一点权谋之术都不懂,难怪让窦氏家族轻易的执掌了朝政。大玄锡这样做不仅把自己的权力架空,而且把自己推向了毁灭的边缘,政治这东西玩的就是一个平衡,谁强就打击谁,永远只有皇家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永远将自己处于裁判员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保证皇权永远也不会错。
高太后讨厌荣贵妃,更讨厌窦家在朝堂一家独大的局面,可是现在整个朝堂上找不出来一个可以与窦家相抗衡的家族势力,高家已经没有什么有魄力的人物,乌家出了一个皇后,也没有崛起,现在高太后把最后的希望锁定在李烨的身上。
看见大玄锡急不可待的跳出来反对,高太后并不着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看着兵部侍郎李辰江道:“李侍郎,如今我国在北方边疆陈兵十万,又在契丹边疆部署兵力十万,虽然现在新罗国内部局势紧张,我国在新罗边境上也有四五万人马,这样算下来国内的兵马应该不足十万吧”。
李辰江不知道高太后是什么意思,只好回答道:“太后所言不假”。
高太后又看看户部侍郎张昌震道:“张侍郎掌管户部,不知对辽东用兵六万,渤海国上下能支撑过久”。
打仗打的是钱粮,虽然草原民族没有发粮饷一说,但是渤海国却自诩礼仪之邦,对外用兵还是要准备一些粮草,所以高太后的问题并没有什么错误。张昌震咬牙回答道:“回太后,这几年,年年遭遇白灾,又要支持北方作战,西部、东部边境较为平稳,所用粮草不多,如果各州县能将赋税交齐的话,支持六万大军三个月左右的征战还是不成问题的”。
张昌震实在不好意思说户部仓库已经跑老鼠了,不要说支持三个月的征战就是三天也支持不下去,不然窦天问也不会一路烧杀抢劫,到最后因为没有粮草与李烨仓促决战。其实,现在渤海国的情况跟大唐差不过,李儇贪图享乐、田令孜卖官鬻爵,在渤海国大玄锡宠爱荣贵妃,赏赐窦家财物如流水一般,国库早就见底了。
只是没有人知道,如果不是李烨横空出世的话,渤海国也只有四五十年的国祚,随着辽东的崛起、大唐的覆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渤海国上下争权夺利、百姓民不聊生,发动一场战争已经是不可想像的事情,只会加速渤海国的灭亡速度。
现在渤海国的危机高太后清清楚楚的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是李烨让高太后看见了希望,希望借李烨的势力来制约窦家,重振高家在朝堂上的威望。这样的机会高太后不可能放过,高太后的想法现在还不能说明:“陛下,如今李烨占领了辽东半岛,已经是辽东之王,不管愿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都无法改变。辽东半岛本来就是唐国的土地,只是近百年来唐国一直无暇顾及,让奚人羁縻而已,如今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向唐国请封,如果唐国默认了李烨的辽东郡王,辽东半岛以后就是渤海国的领土,即使唐国不同意这件事情,李烨在唐国也待不下去,辽东半岛仍然就渤海国的领土,陛下以为如何”。
高太后的计谋不可谓不毒,一石数鸟计谋,让唐国永远失去辽东半岛,承认了李烨的地位,辽东半岛便名正言顺的纳入渤海国。如果唐国不承认李烨的郡王身份,就意味着将李烨彻底的抛弃,到时候李烨只有依靠渤海国实行对辽东半岛的统治,辽东半岛还是掌握在渤海国皇家的手中。此计妙就妙在渤海国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占领辽东半岛,将李烨逼到绝境上,最后高太后再向李烨抛出橄榄枝,不由得李烨不向高太后示好。
能够站在朝堂上的官员,那一个不是人精,高太后的话并不深奥,只要稍加品味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左禁军都尉高鸣见姐姐高太后已经表明了态度,连忙摇旗呐喊道:“太后言之有理,既然李烨也是皇家血脉,理应加封辽东郡王,如此不仅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可以拉拢李烨,不管唐国愿不愿意,只要李烨的身份在唐国公开,李烨就无法在唐国立足,最后只能求助于渤海国庇护,渤海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以得到辽东半岛,臣为渤海国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