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可不关心什么倭国学僧,唐末的时候大唐和倭国的僧侣交流频繁,李烨只记得一个鉴真和尚六次东渡倭国,出发点就是扬州,可见跨海东渡的危险性有多大了。
李延孝把倭国学僧圆载、智聪东渡的事情告诉李烨,主要是存着炫耀和嘲笑之心,跨海东渡航线上的船只极少,李烨拥有北方最大的船队,却偏偏要走路线最长的沿海航线,当然这是最安全的一条航线。
虽然李烨没有听说过倭国学僧圆载,但是圆载在唐末时的名声极大,圆载在入唐后苦心钻研佛学离唐之际,唐文人皮日休、陆龟蒙、颜萱等均有诗送别。其中皮日休的《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最为著名:“讲殿谈馀著赐衣,椰帆却返旧禅扉。贝多纸上经文动,如意瓶中佛爪飞。飓母影边持戒宿,波神宫里受斋归。家山到日将何入,白象新秋十二围”。
李烨同样也不知道李延孝是唐末往返倭国最多的商贾,不然倭国学僧圆载、智聪也不会搭乘李延孝商船东渡返回倭国,同时李延孝还是倭国太宰府的座上宾,李烨对李延孝的了解还知之甚少。
李烨前世可没有少看中央台的天气预报,依稀记得中国沿海的台风因季节变化,一般说来,夏季台风多属于西北移路径:台风自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我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在闽、粤一带登陆;或者穿过琉球群岛,在江、浙沿海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常常侵袭我国大陆,对华东、华南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称之为“登陆型台风路径”。
其它季节则多属于西移路径、转向路径台风,多登陆广州一带,或者影响台湾和琉球群岛一带,暂时对李烨的商船影响不大。李烨可以不管什么人东渡倭国,但是看见李延孝冒险东渡还是有些不忍心,而且跨海东渡的航线一旦打通,其中的商业利益便无法估量,这才是让李烨有些动心的地方。
李烨现在已经拥有南北两条商业航线,但是通往倭国的商路一直没有打开,一方面是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路程太远,而跨海东渡的危险性太大,当然这是相对于李延孝来说。李烨现在已经拥有了一支远洋跨海商队,如果能打通跨海与倭国的贸易,不仅能将北方、南方的商品直接打入倭国的市场,而且可以扩大李烨在海上贸易的影响力。
“既然李翁准备跨海东渡倭国,某正好也准备打通南方跨海东渡的航线,并且准备派遣战舰到倭国看看,如果李翁愿意的话,可以跟随某的战舰一起跨海东渡,不知李翁是否原因”
虽然李延孝有几次跨海东渡的经验,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最好的航线,听说李烨准备派遣战舰跨海东渡如何不愿意,连忙称谢道:“多谢郡王殿下,不知郡王殿下准备从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跨海东渡”。
唐末跨海东渡倭国基本上有三处起始点,扬州、苏州和杭州,时间多为春季起航秋季返回,正好避开夏季的台风季。但是至从有了三角帆可以逆风航行后,秋季起航东渡的商船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可以赶在冬季时返回中原,一年可以往返倭国两三次。
李烨也不知道李延孝什么时间前方倭国,毕竟李烨是第一次派船东渡倭国,有一个熟悉航道的人总比自己探索要强的多:“起航的地点和时间可以有李翁来商定,某在嵊泗列岛有一支商船队,也正好一同前往倭国,如果李翁同意的话,某可以给吕泰新写一封信,具体的事情你们俩之间商定如何”。
李延孝求之不得,东渡船队越大越安全,而且还有李烨的战舰护航,安全系数不知道增加多少,哪有不同意的道理。李延孝起身感谢道:“多谢郡王殿下厚爱,某这次返回江南后,大概在七八月份启程东渡倭国,不知郡王殿下还有什么要求”。
七八月份正好可以避开台风季节,李烨当然没有什么意见,而且李烨也不是多了解海上航行,自然言听计从,接下来又与李延孝商量了一些贸易的细节,便准备开始李烨第一次跨海东渡航程。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李烨无法预料,历史上没有李烨参与的这次跨海东渡,李延孝和倭国学僧圆载、智聪遭遇到一场大台风,结果船毁人亡。而这次李烨参与的跨海东渡依然遇上了这场台风,但是因为发现的较早,避开了台风的中心,损失也比历史上小了许多,李延孝和倭国学僧圆载、智聪没有在这场台风中遇难,只是比原计划到达的时间完了两个月,完成了跨海东渡的航线勘探。
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