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强一惊,惊得睡意全无,紧张的看看四周,发现自己和王仁伯还坐在马车里,并没有什么人听到两人的对话。
丁强没有想到这些学生竟然在谈论大唐的覆灭,这也太耸人听闻了,自己以前听李烨说过大唐如今****不止,百姓民不聊生,官府横征暴敛,朝中有奸臣当权,各地藩镇林立,是朝代末世的征兆,但是李烨都没有说大唐马上要灭亡了,这些学生凭什么就说大唐马上要颠覆了。
李烨不是不想告诉丁强大唐马上要灭亡了,而是担心丁强他们一下子接受不了,如果李烨不是先知先觉知道大唐没有几年崩坍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李烨当然也不会希望大唐就这样垮台了,既得利益者往往是腐朽制度的维护者,只有无恒产的普通大众在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才会想着去推翻旧的制度,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利益的新制度。
其实现在丁强和王仁伯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并不希望大唐就这样垮台了,在新的秩序建立之前,会有无数人倒在攀登权力金字塔的道路上,最后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受权力的喜悦,这种代价十分的巨大,大到很多人一想便害怕。
说起来十分可笑,丁强和王仁伯原来也是这个制度的受害者,现在竟然成为这个制度的维护者,不得不让人感叹世间万物的奇妙之处。
“他们都怎么谈论的”
王仁伯见丁强很认真的样子,也开始认真起来:“某听他们说,现在大唐的现状就如同汉末时期,某读的书不多,也没有听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反正他们都在讲,汉代晚期皇帝昏庸无道,什么宦官揽权、奸臣当道,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后来发生的黄巾起义就和现在的王仙芝、黄巢起义一样,严重的动摇了汉皇朝的根基,才有了后来的天下分崩离析三国鼎立的局面,丁县尉,你说现在的大唐也会像汉代晚期一样吗?会出现天下分崩离析、会出现真龙天子吗”。
这种问题丁强也想知道,可是谁会告诉丁强呢?丁强会相信吗,不要以为什么人一忽悠,别人就会跟着你跑。建文帝逼反了朱棣,你以为朱棣当时就想造反啊!要知道当时朱棣在造反的时候,手上只有八百士兵,没有人认为朱棣一定会成功。话说回来,要不是建文帝把朱棣逼上绝路,朱棣在北平做土皇帝总比提着脑袋造反要好的多,没有人天生就是想造反的,丁强不是,李烨也不是,王仁伯更不可能是。
如果李烨穿越到唐初,给李烨十万个胆子也不会去想造反的事情,现在李烨不想造反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也许有人说,李烨现在这个郡王不是挺好的吗?造什么反啊!不要忘记了,李烨现在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不管李烨愿不愿意,历史的车轮总是会前向滚动的,李烨不前进就会被历史的大潮吞没,最后连渣都不会剩下。
朱温是什么人、李克用是什么人、杨行密又是什么人,他们可不是什么老牌的藩镇,更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人杰、枭雄、时代的弄潮儿。如果想在他们面前说自保的话,结果只能是********的白痴,社会学院中的低能儿。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说过一句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李烨想在强敌环伺的时代想自保无疑是痴人说梦。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思维受到这个时代的约束性,谁能跳出这个限制,谁就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朱温处在四战之地的汴梁,用耍流氓的手段将周围一个个藩镇吞并,昨天还是拜把子的兄弟,明天就能动刀子占了兄弟的地盘、睡了兄弟的女人,这种人奸诈狡猾过于常人,是黑厚学的开山鼻祖,李克用不像朱温无耻,所以李克用没有成功。
这些事情埋藏在李烨的心理,不可能到处宣扬,李烨现在要的不是自保能力,而是有一战之力,政治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能有半点怜悯之心。
丁强不知道是在对自己说,还是在对王仁伯说:“也许他们讲的是对,乱世已经到来了,就如同郡王殿下曾经说过的一样,黑暗来临了、黎明也就不远了”。
“丁县尉,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没有什么,某只是随便说说,到家了,告辞”
丁强在王仁伯满肚狐疑的目光中走下马车,此时的丁强心中十分纠结,王仁伯那些话久久的在丁强的脑海里回荡:“如果大唐真的有一天走向了灭亡,那这重新支撑起天地的人会是谁呢?难道真的会是李烨,不可能?怎么会是李烨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