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渤海国的内乱,李烨可以从中谋利,从而巩固李烨在渤海国的地位。
大玄锡会听李烨的劝说吗?显然不会,李烨现在是皇太后一党,大玄锡把李烨的辽东郡王爵位调换成安远郡王,封地也设到鬼不生蛋的安远府、怀远府,就大玄锡这样的态度,李烨去劝说大玄锡,这不是找倒霉吗?真不知道张昌震的脑袋是怎么长的,当真李烨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明白,就冲着张昌震忽悠李烨这点,李烨都不会把张昌震当成盟友来看。
“张侍郎,恐怕这件事情本王也无能为力,要是张侍郎一心为国的话,就应该冒死纳谏,而不是劝说本王”
张昌震被李烨说的脸色青一块、紫一块,好像京剧的脸谱似的,李烨一点都没有给张昌震留情面,直接指出张昌震胆小怕事,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张昌震应该做的事情,现在想推卸责任把李烨推到风口浪尖,不管是险恶用心,还是作为一个大臣来说,没有丝毫的责任和担待。
被李烨一眼看穿了自己的目的,张昌震又气又羞,自己不敢觐见的事情,还以为李烨什么都不知道。这件事情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张昌震难道看不出来,李烨和窦家的矛盾难道张昌震不清楚,李烨现在在渤海国的处境张昌震难道不知道,张昌震呆呆的看着李烨,一时间心里翻江倒海不知道怎么说。
李烨朝前走了几步,发现张昌震还站在那里,便冷冷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张侍郎还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吧”。这件事情张昌震不可能不明白后果有多严重,户部是做什么的,户部掌管着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张昌震不想这么做好自己的事情,反而让李烨这个跟大玄锡和窦家有矛盾的人去劝说,这不是用油救火自投罗网吗?张昌震用意居心叵测。
其实李烨冤枉了张昌震,张昌震身为户部侍郎,却是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这当然主要是张昌震的立场问题和性格上的问题,张昌震不愿意投靠窦家,同时也不愿意得罪窦家,要是一般的官员也就罢了,可偏偏张昌震处在户部侍郎的位子上,这种暧昧的态度只有一个结果,不管是窦家还是后党都不会站出来帮助张昌震,张昌震只能一个人在朝堂上苦苦支撑,现在张昌震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愣头青,以为能够帮自己一把,结果杯具了。
张昌震感觉天旋地转,很明显李烨并不好忽悠,不仅如此自己还把李烨得罪了,自己的位子现在越来越不好做了。
“张侍郎,怎么还站在这里,是不是找皇上有什么事情”
张昌震听见有人在自己身边说话,这才反应过来,看见刑部侍郎杨善就站在自己的身边:“原来是杨侍郎,你怎么也没有走”。
张昌震和杨善平时的关系不错,而且都属于骑墙派,只是杨善执掌刑部要比张昌震逍遥的多。刑部平时主要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按理说并不比户部轻松。
可是杨善这个刑部侍郎做的的确很逍遥,小事不用管,大事管不了,这就是杨善现在的工作状况。渤海国立国不过百余年,国家也是刚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国家的基层案件根本就不是刑部能管的,一些部落中的事情全部有部落内部处理,有着司法的独立性,所以小事管不到也管不了。至于发生什么大事,杨善想管也管不了,好像李烨在东牟山遇刺的事情,本应该有刑部派人调查,可是这件事情李烨和窦家都不想把问题扩大化,结果就被大玄锡压下来了。
杨善也不想揽权,也就没有人找杨善的麻烦,杨善也不会主动的找别人的晦气,在朝中属于真正的老好人,比起张昌震这个受气的老鼠日子要舒服的多。
张昌震一见杨善,便大倒苦水,把户部的情况跟杨善说了一遍,至于刚才与李烨说的话,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
杨善也是老狐狸了,早看见张昌震在与李烨交谈,便远远的落在后面,看见李烨怒气冲冲的拂袖而去,知道张昌震又把李烨得罪了。现在听到张昌震说起户部的事情,马上就想到了张昌震可能忽悠李烨的事情,轻轻的拍打着张昌震的肩旁道:“张侍郎,你现在还没有看清楚吗?渤海国的天马山就要变了,郡王殿下岂是好糊弄的,如果你真想让郡王殿下帮忙,就应该做出足够的姿态,否则谁也帮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