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七月二十四日。
奉命进京的孙承宗得到了皇帝的口谕,收拾好东西,让仆人阿吉带着可能要进呈御览的文书,也没打仪仗,骑着马就进了紫禁城。
对于平台这个地方,孙承宗并不是非常的喜欢,袁崇焕来过几次,被凌迟了。所以在孙承宗眼里,凡是能单独接受崇祯在平台召见的官员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有什么问题不能在朝会上公开讨论,非要私下召见大臣。事情做得好,全都是你崇祯自己的功劳,办的不好,责任全都推给臣子。
索性自己一把年纪了,不在乎什么,孙承宗心里也没有一直埋怨。
在前往平台的路上,孙承宗看见不少熹宗年间的太监,他们似乎没有了往日呼风唤雨的感觉,可见崇祯刻薄不仅仅是对待外臣,对待内臣也是一样。
突然一阵银铃一般的女声,吸引了老督师。老督师驻足观望,是一五岁左右的小公主,正在指挥两拨孩童作战。攻守有序,颇有几分大将之风。
孙承宗本想回避长公主,但是却想起了京中盛传这位长公主有上官遗风,老成持重,深受皇帝喜爱。和外臣接触也颇多,经常陪伴崇祯身边,心里好奇,难免多看了两眼。
就在观瞧的功夫,长公主穿着红色的小铠甲,骑着高丽进贡的果下马,赶了过来。一副饶有兴致的样子看着孙承宗。
孙承宗只能低着头,上前报名号、职官,虽然是外臣,但是不能失却了礼仪。
“本兵见到父皇且要慎言。”小公主下了马,给孙承宗回礼说道。
本兵,对兵部尚书的尊称。
“不知道陛下因何事龙威大怒。”孙承宗白发苍苍,但是确实有个心思灵透的人物,知道公主在帮他。
长公主虽然早熟,但是往日里见到她的人,都喜欢阿谀奉承,今天见到了个特例,心情非常舒畅,便小声说道,“近日以来,尽是烦心事,东虏黄台吉定立官制,学我汉人启用六部,贼子之心,昭然若揭。”
“竟然有此事,此乃老臣之过。”孙承宗颇有些吃惊的说道。也为自己在辽东进展缓慢而担忧。
“闯王等三十六营,流窜到山西,致使山西糜烂,父皇很是震怒。”长公主提醒道。表情十分忧虑。
“也不尽是坏事,老臣此行,便带了好消息,绥德卫指挥使归绥一战,斩首一万两千人,一扫己巳之变后,畏敌风气。”孙承宗知道长公主忧国忧民,特意挑好消息说,希望缓解她的心情。
哪知道长公主说道,“刚刚锦衣卫送来情报,绥德卫正在跟黄台吉和谈,领了黄台吉十几万头羊,母马千匹,战马三千匹,竟然将黄台吉之子豪格、正白旗贼酋阿济格、多尔衮以及俘虏一千多人,准备全部换走,父皇十分震怒。”
竟然有此事,孙承宗心情很是沉重,大致知道了崇祯此次找自己的目的。对长公主说道,“谢公主殿下提醒。”
长公主见一白发重臣向自己恭敬的施礼,又有些害羞,说道,“父皇想杀李栋将军,说他是叛徒,我不忍心让他惨死,所以才找了您,希望您在父皇面前,美言几句。”
听完长公主的话,孙承宗再次一愣,心里暗想,“这长公主果然妖孽,跟自己说了那么久,似乎都是为了自己好,最后顺水推舟,提出自己的要求,让自己难以拒绝。这如果是男儿身,该有多好。”
虽然她很少出宫,但是李栋他却是知道的,他认为李栋跟黄台吉和谈肯定有他的苦衷,要知道在邸报上,他可是一直立功的人,而且她经常搜集他的资料,在她看来,李栋绝对是忧国忧民的好人。
是非曲直,向孙承宗这样的人,一眼就能看的清清楚楚,他能相信,崇祯爷看的清清楚楚。
李栋该杀,但是不该现在杀。这把刀太锋利了,但是也可以杀别人,现在杀,只能噬主。
孙承宗深吸一口气,总算在长公主给自己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诚恳的说道,“公主所言极是,我会劝陛下的。”
“谢谢本兵。”长公主施礼到。
“长公主,可曾听闻平阳公主之故事。”孙承宗温和的笑着说道。
听到此言,长公主耳朵里却如同惊雷一般,惊慌失措的说道。“我还年幼,未曾听闻。”
孙承宗摇摇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若有凌云之志,暂且俯身学识。如今大明危机重重,公主虽为女儿身,未必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老臣言尽于此,希望公主持重。”
说完恭敬的离去。
“这老家伙,太无礼了,把老大说的不开心了,老大要不要揍他。”张诚临乃是英国公的小儿子,长公主最忠诚的“小狗腿”之一。
“莫要多言,继续训练。”长公主红着小脸说道。
“是。老大。”
见到颇有城府的长公主,孙承宗心里暗暗的怜惜,到底是天家,太过于无情,小小年纪,都那么有城府了。
不过人各有命,也不用多说,继续向平台走去。
----------
绥德卫指挥使府。
李栋穿着一身粗布麻衣,脚下是一双布靴,今年庄家熟的晚,打完仗回来,正赶上麦收,纵然是李栋作为甲队的队主,也亲自下地抢收小麦,生怕一场白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