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的穆旭尧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的,何小虎走后,他又倒在了椅子上,思考起姜凯的案子来。
姜凯在半夜打完牌后,独自开车回家,从绕城路拐弯进入梧桐路,开出了一公里的距离,到底遇到了什么情况会让他半路停车?
又遇到了谁,会让他打开车门,让凶手上车?
这依旧是破案的关键点所在。
而最主要的是,凶手究竟是怎么来到梧桐路上蹲点的?
监控中,凡是行人,都很容易排查,只要看是否在短时间内离开下个监控,就能判断此人是否滞留在路上。
唯独是坐车来的。
他敢断定,凶手一定是坐车来的,而且一定坐在了后排的车位上,这样监控才会拍不到。
但以犯罪心理学的常识推断,凶手是一个人,没有同伙,那么开车的司机应该和凶手没关系才对。
可是所有当晚经过梧桐路的车辆都排查过了,司机都表示没有人在半路下过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穆旭尧始终想不明白这其中的矛盾点差在了哪里,难道这次凶手是有同伙的,开车的司机是他的同伙?
也或许是几百辆车子的调查工作繁重,自然没法每个当晚的司机做详细笔录,很容易出现纰漏,公安在排查中疏忽遗漏了?
可是现在已经错过了黄金调查期,案发已过了好几天,就算现在找到当时搭载凶手的车辆,只要凶手不是长得奇形怪状的人,司机也一定记不清楚凶手的容貌了。
当时案发之初,穆旭尧就定下了几个方向的工作。
现在第一个方向,查梧桐路的监控,已经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个方向,查案发前一段时间里,姜凯开车被谁跟踪了。这部分的工作繁多,难度很高,想必凶手跟踪时,也是异常小心,避免被姜凯本人发现。
现在他们要从监控中查出谁跟踪了姜凯,更是难度重重。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凶手必定跟踪了姜凯,只要用心查监控,这方面有结果是早晚的事,而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结果了。
第三个方向,姜凯亲友的笔录,查社会关系。这块工作还在进行中,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第四个方向,走访案发地附近,询问老百姓。这块工作已近尾声,但目前尚无目击者和知情人。
看来现在最靠谱的还是第二个方向,谁跟踪了姜凯,这是现今最有价值的工作。
想到这儿,穆旭尧喊来了何小虎,道:“调全县的监控,查谁跟踪姜凯的事怎么样了?”
“还……还没结果。”何小虎的声音很低,他最近的声音都很低,因为……他这几天就没给过头儿一个好消息。
穆旭尧嗯了声,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一口,顿时觉得舒服很多。这才又道:
“凶手肯定是跟踪过姜凯的,否则不会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照道理,这块工作应该很快有结果才对,到现在还没有有价值线索,问题出在哪里?还是工作量很,忙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