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提着两只鸡回来,雪娘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很早就嫁到了吴江县的康平镇许家。许家有上百亩的旱田,雪娘嫁时日子还不错。可是这些年吴江县里靠着河的村镇日子都越来越好过,可是种旱田的康平镇却还是原来的模样,便显出雪娘家的贫困了,再与云娘一比,更是相差甚大。
就说年礼,每年都是两只自家养的鸡。听雪娘悄悄说,就是拿这两只鸡,她婆婆还不愿意呢,只是杜家每次回的礼都要比两只鸡贵重,许家才不好不让的。
杜家二老看在眼里,都暗自后悔当年给大女儿说亲欠思量,但事已经如此,只能明里暗里给女儿补上一些,只是杜家并不甚富裕,又有一大家子人,也补不太多。
眼下,杜老娘见雪娘只给孩子们做了新衣,她自己和女婿还是穿着寻常的旧衣,知他们生活艰难,一面笑着让坐,一面端了前两日做好的各样吃食,叫外孙外孙女们,“一大早出来一定饿了吧,先吃一点垫垫。”
孩子们吃着,云娘便给姐姐和姐夫倒了茶,问候了许家二老和许家人,才说了几句家常,就听外面有叩门声,便觉得奇怪,大哥二哥三弟都带着媳妇孩子回了岳家,再没有别人过来,赶紧起身开门,竟然是郑公郑婆带着郑源过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包包的礼品,见了云娘笑道:“这两天在娘家过得还好?”
雪娘这时走了出来,见了郑公郑婆便笑着迎了上前,“我刚还在想妹夫怎么没过来,正要问妹妹,您二老和妹夫就进了门,快请进。”
云娘本不想让他们进来,可是郑源已经嘻笑着抵住了门不让她关,而雪娘这样一说,她也不好再拦着了,便转身先回了屋子。
郑公郑婆极客气地向杜家人打着招呼,又将礼品放下,堆了满满一桌子,还在谦让,“太简薄了,太简薄了。”
杜老爹和杜老娘也没有想到郑家会来人,又有大女婿在家里坐着,想大女婿恐还不知道云娘的事,便也不欲多说,只得客气地请他们坐了,说些闲话。
因家里几个嫂子都回娘家了,杜老娘亲自下厨做饭菜,雪娘帮着打下手,云娘一向不能做粗活,便为大家添茶倒水、摆桌子端菜送汤,听着屋子里聊得竟然非常热闹,冷冷笑了一下。
以前郑家看不起杜家,公公婆婆自从自己过了门就再没来过杜家村,眼下两人竟然亲自过来了;而郑源看不起姐夫,每次初二回娘家时都不大喜欢与姐夫说话,现在竟然跟姐夫说得火热,还真是稀奇呢。
但倒底她也没翻了脸,毕竟能瞒一年是一年,自己和离的事,传到姐夫家,姐夫家的人难免不会看低姐姐一眼,康平县那里比起杜家村倒是更加封闭,还是杜家村几十年前的样子,只知守着自家的几亩地过活,女人被休回娘家就只有死路一条,若是对他们说和离,他们恐怕都不懂的。
然后又想到自己此番回家,固然家里谁也没说什么,可是茵儿和薇儿也都大了,万一影响了她们说亲,岂不是自己的过错,想到这里方觉得自己当时也许过于急躁了。
可是云娘却没有后悔的意思,先前她对郑源有多好,现在对他就有多恨,刚刚见他还笑嘻嘻的,就恨不把把他的脸皮抓下来,让他再笑!而且她早已经下了决心,自己再不会退回一步,就是真没了活路去讨饭也不会去郑家讨。
既然郑家要做出一付和睦的样子,就由着他们做吧,只当是给姐姐和姐夫演的一场戏。
过年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吃食,大嫂走前自然知道今天姐姐回来,又准备了不少菜肴,杜老娘带着雪娘一会儿功夫便做出丰盛的席面,杜老爹又拿出一坛好酒,大家坐下吃席。
男人们一席,女人带着孩子们一席,雪娘和云娘吃了一会儿免不了要下来帮着温酒送水,姐妹两个做完了也不回席上,只在厨房里拣些喜欢的摆在灶边坐在小杌上吃。虽然是亲姐妹,一年也不过见这一回,也只有这么个机会能说些私房话。
雪娘便道:“我听你婆婆的话,你与妹夫生了气,自己回了娘家,他们反来求你回去?”
“也差不多吧。”
“还是妹妹有手艺在身底气足,自己回了娘家,公婆还要来接。”雪娘羡慕不已,又劝道:“夫妻间能有什么大事?你面子也足了,一会儿跟他们回去吧。”
郑婆可能也怕丢人,并没有将两家已经写了和离书的事情如实说出来,云娘便将实情悄悄讲了,又问:“姐姐,你说我还能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