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挽联、挽词和挽幛。最里面是灵堂,挂有遗像,设灵幡。停棺在下,设灵台。凡吊唁亲朋致门,“襄礼人”一声传,奏乐相迎,吊唁人至灵堂前有人高声呼报,吊唁者先行礼,孝子答谢。然后吊唁者返大棚休息,少歇也有告辞,大都逢时入宴。
开吊治丧,丧家有办事班子,分别有人负责招待客人,办理宴席。丧宴的菜肴必备豆腐,俗称“吃豆腐饭”(故,湖兴过年不吃豆腐。)。人死饭镬开,不请人自来。“大墙门”人家都设“长流水席”,吊唁客人礼毕便可入席用餐,一天源源不断。吊唁者送“奠礼”,专门有帐房收受登记。有些“大墙门”与“佛”结缘,长年在一些寺庙“布施”,寺庙也会送来整桌祭品上供。在开丧的前后(一般是五、七天),每夜有和尚念经拜忏,内宅有尼姑诵经。并请道士作法事,驱邪赶鬼,整夜喧闹,称之为“闹灵”。
开丧之前还要“接路头”,说是要照明死者的“西归之路”。由阴阳先生念念有词地把小蜡烛自宅内一直插到最近的河埠上。另外,还要向亡者生前认定的寺庙去“报度碟”;把死者的名字报入寺庙名册上,寺庙为之作“法事”,在寺庙立上“长生牌位”。“开吊”的最后一日,举行最后家祭,近邻好友也参加(类同开追悼会),意即与死者告别。一般情况,开吊后即送葬,但也有长期停棺在家不葬的。多为“大墙门”人家,有的因墓地未修治好,有的因风水、年庚时辰“冲克”或另有特殊原因。依据儒教礼法,死者须长时期停灵在家,所以“大墙门”人户并不以停棺在家为忧。
“你怎么来了?”有人捧递给他一杯茶,在他耳边说,“这里的情况不对,可能会闹事,快想办法。”
一股*莉花香;是朱丽雯。林木森浑身一颤,他从悲伤中清醒了;他看见屋里的人紧绷着脸,悲怆眼中闪现着仇恨……
庭坪有人进来,与蔡小毛低声说些什么;堂屋的人顿时骚动了起来;小声嘀咕着,相互传道:
“‘县工作组’的人来了……”
“田树勋来了……”
“让他们走!”蔡阿毛的女儿突然叫了起来,“让他们走……”
蔡家浒的人本来己积怨满腹,听蔡阿毛女儿这么悲愤地一喊,众怒聚集,年青人更是个个摩拳擦掌,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众怒难犯,李忠良、沈金生等人也一时不知所措。
朱丽雯忙对林木森说:“亡者为大,你快出面制止!”
林木森闻声一震,心中一股热气腾起。他站起来,大声说:
“你们想干什么?亡者为大!难道你们想扰乱灵堂吗?”
在钱北,人人共知蔡阿毛最器重林木森,弟子为义子,林木森出面还真有威势。蔡氏宗族几位长辈听到林木森所说“亡者为大”,也认为不应该“扰乱灵堂”,李忠良、沈金生等人借机上前劝说。蔡氏宗族长辈都默认了由林木森处理。
林木森说:“小毛,跟我去迎客。”
阿毛娘子拉住了女儿,蔡家浒的青年人拥在门前,满脸怨气,在林木森的怒视下,无奈地闪出条“道”。林木森和蔡小毛刚到院门口,田树勋陪同“县工作组”两个成员己到门前,李伯林、田树勤抬着花圈跟在后面。
“县工作组”两个人和田树勋感到气氛不对,硬着头皮而行。一见林木森迎出来,忙与他握手,打招呼。
“谢谢领导的关心!请进。”林木森说。
蔡阿毛的女儿不肯出来跪迎,蔡小毛便上前,刚要跪迎,被“县工作组”的人和田树勋拦住了。田树勋说:
“小毛,节哀顺变。小毛,你是党员,破除‘四旧’,丧事从简,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蔡小毛支吾应了两句,林木森窥见蔡氏宗族长辈面露不屑,不由心里一紧,蹙了蹙眉。上山容易下山难,如果不给亡者一个交代,怕是自寻事端了。林木森把他们引到灵堂前;阿毛娘子拉着女儿跪在灵堂前。“县工作组”两人和田树勋列成一排,正准备作揖,鞠躬。林木森突然双膝一跪,“咚、咚、咚”磕了三个头;高声喊:
“蔡支书,‘县工作组’领导和田支书来给您送行了!蔡支书,您看见了吗?”
林木森这一跪,一磕,一喊;一阵风“呼”地刮入,将灵堂前蜡烛火拂得窜得好高……
烛光晃荡,李伯林、田树勤慌忙在后面跟着跪下,磕头。众目睽睽,田树勋等三人只得也跪下,磕了三个头。
又一阵风起,灵堂前纸钱突地燃烧起来,火苗窜得好高,映得人眼前一阵亮……
灵堂内一片哀悲哭泣,周围怒目相视;刚才两股风,撩得田树勋和“县工作组”两个成员心里毛毛地,茶也不喝,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