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外族入侵年代的人都抱着和牛尚、贾元类似的想法。
伴随着历史上第二次寒冷期,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了影响极为深远的的民族大迁徙。
经历了三足鼎立,一统天下的司马氏政权,为了填补中原地区的人口损失,招抚以匈奴、羯、鲜卑、氐、羌为代表的“五胡”。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民族构成。
八王之乱以后,内迁的胡人对司马氏政权的虚弱不堪深信不疑。
原本依附于司马氏政权的“五胡”纷纷建立起政权。
公元304年,氐族领袖李雄,建立成汉政权。
同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建立前赵。
自此,百余年间,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了58个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
史称“五胡十六国”。
在欧洲,随着匈人西迁渡过黑海,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避难。
就在淝水之战爆发的同一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安置迁入的西哥特人。
作为统一罗马的最后一任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想不到的是,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入了永恒之城罗马,掀起了推翻罗马统治的大动乱。
与在民族大迁徙中,陷入分裂,秩序崩溃的欧洲不同,中华大地在经历三百余年的动荡之后,重新恢复了秩序和繁荣,进入了辉煌璀璨的第二个历史高峰。
杨行秋认识到,这其中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
“华夷之辨。”
牛尚、贾元还有新加入的庄户,之所以对入侵的异族嗤之以鼻,甚至欲除之而后快。也是这一思想观念的具体体现。
历史上率先进入农业文明的华夏民族,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交往中,由于文明发达产生了一种优越感。
萌生出了“华夷之辨”的观念。
汉族先民自称为华夏,亦作“诸夏”。
称周边其他族群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春秋时期,犬戎攻破镐京,给当时的各诸侯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建立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观点,“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主张以教化归服处理民族关系。
每当中原不稳,四夷内迁之时,“华夷之辨”就成为用来抵御异族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青萝顾 世界是个大骗局 古武大佬穿越了 俘获极品女神,享受肆意人生 快穿:禁止疯批变态谈纯爱 敕乐歌 山村女教尸 满级修仙大佬的日常 综漫,开局成为理之律者 阴司簿主 九霄天庭 盗墓:大美人她总在修罗场啊啊啊 权力巅峰之红色仕途2 阴缘线 余世蓉华 莫名其妙被拉黑 九九寂 我在名柯虚构永生剧本 阴胎缠身:我的腹黑鬼夫 重生的我只想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