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顶点小说网>刘心武揭秘红楼梦29集百家讲坛视频 > 第24讲玉石之谜(第2页)

第24讲玉石之谜(第2页)

我却觉得,事实可能恰恰就是这样的。曹雪芹著书时,本人就是“胖头广而黑”他撰《石头记》,对与之jiao往的一些朋友也是不保密的。他的好友敦诚寄怀他的诗里有“残杯冷炙有德,不如著书叶村”的句子,他去世后另一好友张宜泉伤悼他的诗里也有“北风图冷魂难返,雪歌残梦正长”的说法,可见他们都知道曹雪芹是在村居写书,而写的就是《红楼梦》;八十回后虽然也写了,但还来不及修理,统理全稿,后面的就mi2失了,可惜不完整,本应是一个长梦,却残了。

从生活的实真到艺术的创造,作者有非常宏阔的想像空间。曹雪芹少年时代可能不胖,头也不显得过大,肤也不是黝黑的,但也未必有书里贾宝的那种容貌风度。第三回里通过写林黛初见贾宝,形容他是面若中秋之月,如舂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第二十三回写贾政一举目,看见宝神彩飘逸,秀夺人,再看贾环呢,人物委琐,举止荒疏;特别有意思的是,曹雪芹他还让赵姨娘说出这样的话,她说贾宝长得得人意儿,贾、王夫人等偏疼他些也还罢了——连赵姨娘也承认他形象好;到了第七

十八回,那时候已经抄检过大观园,晴雯已经夭亡了,宝心都遭受了重大打击,但是曹雪芹还写了那么一笔,你有印象吗?秋纹拉了麝月一把,指着宝赞美,说那红点般大红ku子,配着松花袄儿,石青靴子,越显出这靛青的头、雪的脸来了。曹雪芹就是这样来描写贾宝的外貌风度的,这应该是一种对原型生命的二度创造,结果塑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比生活本的那个存在更实真,更鲜明,更富诗意,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正像我上面一再強调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目的并不是要写一部政治书。他有政治倾向,他把大的政治格局作为全书的背景,但他写作的终极目的,是要超越政治,写出更层次的东西,表达出比政见更具永恒xing的思想。他塑造贾宝这么一个形象,就是奔这个更的层次去的。

书里面的贾宝,跟书里那些“双悬月照乾坤”的政治,也就是最权力之争,是有纠葛的。他跟冯紫英这些政治xing很強的人物过从甚密,甚至由于跟蒋菡jiao好,还被卷了忠顺王和北静王之间的蒋菡争夺战,为此被亲贾政打了个开绽,而且之后他也并没有悔改。他也经常表达一些政治xing的观点——凡读书上进的人,他就给人家起个名字叫“禄蠹”;又毁僧谤道——在那个时代,皇权是和神权结合在一起的,僧道都是皇帝所笃信的,雍正在这方面尤其重视,他登基前,他那个雍王府就已经整个儿是座喇嘛庙的气象了,现在给我们留下了一处京北的名胜雍和宮;贾宝还有过对“文死谏,武死战”的讥讽xing抨击;他对当时政治的理论基础孔孟之道大放厥词,说除“明明德”外无书;与对现实政治的厌恶相匹配,他在行为方式上则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甚至于仅仅因为薛宝钗劝了他两句读书上进的话,他就愤愤地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的儿,也学的沽名钓誉,了国贼禄鬼之!”…这些,大家都是shu悉的,过去红学界分析贾宝,必定要提到,而且会据之得出他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思想的结论,说他是那个时代里的新人形象,有的还更具体地论证出,贾宝是当时新兴市民阶层的典型形象。

从贾宝这个艺术形象里提炼出上述因素,加上他跟林黛如痴如醉地偷读《西厢记》,大胆相爱,愿结连理,向往婚姻自主,由此做出他具有反封建、争取个xing解放的思想的正面评价,我是赞同的。但是,我觉得这样理解贾宝,还是比较的。其实,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并不是着重去表现他对不好的政治的反对,以及他上如何具有好的政治思想的苗头。我个人的理解,曹雪芹想通过贾宝表现的,是对政治功利的超越。

曹雪芹写《红楼梦》,他的创作心理中是有政治因素的,写这样一部具有自叙xing、自传xing、家族史xing质的小说,他无法绕开他的家族在康、雍、乾三朝里所经历的政治风,无法绕开政治风中他的家族的浮沉毁灭,他无法不写秦可卿、贾元舂那样的与政治直接挂钩的人物,特别是秦可卿,这个角的所谓神秘之处,就是政治的隐秘面、狰狞面被掩盖上一层美丽的纱绫。但是现在我要告诉你,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他有一个自我控制,这一点从古本《石头记》里可以找到蛛丝马迹。他原来曾经想把关于秦可卿的故事写得更多“家住江南姓本秦”大概想把秦可卿的家庭背景虚构到江南去。当然,究竟他原来设计的,是哪条江的南边——也不一定是长江的南边——现在无从测定。我上几讲讲妙,说在第十七、十八回里,有个仆人向王夫人汇报妙的情况,有的红mi2朋友听了就来问我,你为什么不说那个仆人是谁呢?不就是荣国府大管家林之孝吗?——我是故意不说林之孝这个名字,因为讲妙的时候我不能伸出这个枝杈来。现在,终于到了必须枝杈出去的时候了。那么,我告诉你,在几个主要的古本《石头记》里,第十七、十八回向王夫人汇报情况的那个仆人,写的并不是林之孝,而是秦之孝!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几个古本的文字状态完全一样,显然不是抄写者抄错了,而是曹雪芹最初就是那么设计的,他设计荣国府的大管家跟秦可卿一个姓!一般来说,跟主人汇报,应该是由管家出面,应该是秦之孝家的,而不是秦之孝,除非这个姓秦的仆人份十分特殊,而所要汇报的事情又实在机密,但几个古本也写得完全一样,就是秦之孝,而不是秦之孝家的。这部书在传的过程里,由于后面写到荣国府管家时,都写的是林之孝夫妇,他们还有一个儿林红,也就是小红,因此,后来的抄写印行者就把前面的秦之孝先改成了

林之孝,又改成了林之孝家的,当然,这样就前后一致了,由仆向主人汇报,也顺理成章了。

我的判断,就是曹雪芹最早写第十七、十八回(两回还没有分开)的时候,他gen据生活原型构思人物和情节时,还想糅进更多的政治內容。

那个时代,在实真的生活里,贵族家庭的仆人是其动产,跟房屋等不动产一样,可以被主人随意支配,比如赠予亲朋好友什么的。曹寅在世时,与两立两废的太子胤关系非常密切,双方礼尚往来,互赠仆人是完全可能的。到了小说里,曹雪芹把来自胤家的儿设计为姓秦,也让她养姓秦,很可能,他还设计了几个属于同一系统的角,全设计成秦姓。那么,秦之孝,在实真的生活里,可能就是从胤家来的,到小说里,他就跟秦可卿同姓。我推敲,秦之孝夫妇这对仆人,也是有生活原型的,本来曹雪芹想通过这样的角,熔铸进更多一些的政治xing彩,但他后来进行了自我控制,觉得不能让小说文本那么奔泻下去,他要超越政治,写更层面的东西。于是,后来他就不去让秦之孝夫妇这样的角承担那样的使命,他把秦之孝的名字改成了林之孝,这样这个角就和“家住江南姓本秦”的那条政治线索彻底地脫了钩。

尽管如此,小说里关于林之孝夫妇的文字,还是留下了一些曹雪芹早期构思的痕迹,他本来打算把他们写成秦姓一支,把他们和秦可卿勾连起来。也许在实真的生活中,这对来自胤家的仆人,在胤被彻底废掉后,在曹家采取了低调生存的姿态。这种情形被写小说里以后,王熙凤说他们一个天聋,一个地哑,也是很低调,尽量不去显山。而且,林之孝家的应该已经是个中年妇了,她却拜年轻的主子王熙凤为妈,想必那人物的原型也是采取这样的办法,来尽量转移他人视线,隐去自己那“不洁”的来历。小说里林之孝两口子为荣国府的大管家,却并不仗势把自己儿小红安排为一、二等丫头,小红在故事开始时,只是怡红院里一个管浇花、喂雀、给茶炉子拢火的杂使丫头。第二十六回,写小丫头佳蕙去找小红,小红却说出了两句惊心动魄的话:“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我一度不大理解,这话怎么让小红来说呢?她哪来的超过贾府诸人的见识呢?竟大有秦可卿的口气!后来我琢磨出来,如果林之孝这个人物曹雪芹原来是写做秦之孝的,这个人物的原型就可能是跟秦可卿原型一样,来自同一大背景。那么,他的儿在家里,听那其实并不天聋地哑的私语,听他们感叹原来的主子好景不常,特别是太子一废和二废之间也就是三五年的事儿,听得多了,自然也就比其他的丫头们能够看破。她不寄希望于在府里长期发展,攀个枝也只为学些眉眼低,出上下,大小的事情也得见识见识;自己发现府外的廊下芸二爷还不错,就换帕定情,早为出府嫁人之计。顺这样的思路琢磨下去,曹雪芹尽管下笔十分狡狯,我觉得自己也没有被他瞒蔽了去。又想到第六十一回,大观园里丫头们为争夺內厨房的控制权,一时搬倒了柳家的,于是林之孝家的赶紧安排了秦显家的去取代柳家的——曹雪芹原来是想在书里设计出上、中、下几种秦姓的人物啊,由秦之孝提拔本来在园里南角子上夜的秦显家的,太自然不过,本是同gen生嘛!但曹雪芹最后却放弃了将秦可卿带来的政治投影扩大化的计划,他把秦之孝改成了林之孝,尽管留下了我上面钩稽出的这些蛛丝马迹,但林之孝夫妇在小说里终于成为了跟政治无关的角。他一定为自己的这个改动得意,因为写到“慧紫鹃情辞试忙”时,写林之孝家的来看望贾宝,宝一听立刻急了,认为是林黛家派人来接她了,叫把林家的人打出去,贾也就命令打出去——把秦改为林,还可以派上这样的用场,当然还是改了好。

曹雪芹在从生活原型到艺术形象的创造xing劳动中,不断调整他的总体设计与局部设计,而且因为他虽然大体写完,却来不及统稿,剔掉,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文本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笔误和矛盾之处。比如第四十八回写林黛教香菱写诗,她跟香菱讲作诗的ABC,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曹雪芹笔下的林黛说错了,这是不应该的,也是曹雪芹不该写错的。国中古诗词,对对子,应该是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说成虚对实实对虚是一个低级

错误。有趣的是所有古本,这个地方全这么错着,鹗、程伟元也没改,一直到现在的通行本,也没人去改,就那么印。我想,这是因为没什么人会因为曹雪芹这么一个笔误,就去讥笑他,就去否定他的整本书,或者去否定林黛这个形象。这种不改动,并不影响我们对《红楼梦》的阅读。

但是,书里的有些jiao代,形成前后矛盾,让读者纳闷,还是应该深究一下的。比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贾赦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贾琏。后来书里也写到贾赦另一个儿子贾琮,黑眉乌嘴的,年龄似乎比贾环还小。但奇怪的是,书里人们都称贾琏二爷,他的qi2子王熙凤也就连带被称为二nainai,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说,这是按宁荣二府的大排行叫的,贾珍是大爷,所以比他略小的贾琏是二爷。但是既然讲究大排行,那贾宝就应该跟着往下排,他应该被叫做三爷,贾环则是四爷才对,可是,书里宝也被叫做二爷,贾环则被称做老三。况且,如果是论大排行,那该把贾珠也排进去,那宝应该是四爷,贾环则是五爷了。显然,贾政的儿子是单排的,大爷是贾珠,所以二爷、三爷是、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认为,这是因为在实真的生活里,贾琏的原型是有个哥哥的,只是曹雪芹想来想去,觉得把这个人写进来没多大意思,也太枝蔓,因此,就把他省略掉了。但是,生活里头,王熙凤的原型,这个二nainai实在太鲜活生猛了,描出来就是个脂粉英雄,而且二nainai这个符码称谓,像嵌了这个人物的体一样,若改口去叙述她的故事,倒别扭了。因此,曹雪芹就保留了二nainai这个家族中的口头语,也就连带保留了对贾琏原型称二爷的口头语,最后便形成了现在这么一个文本。

其实,曹雪芹可能一度也想jiao代出贾赦有个比贾珍、贾琏年龄都大的儿子,他甚至都设计好了一个名字。第五十三回写贾氏祭宗祠,有一个古本,就是现在还蔵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那个古本《石头记》,其中写祭祀场面,有一句是“当时凡从文字傍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傍者,贾玫为首”“贾玫”两个字清清楚楚,应该是曹雪芹一度gen据生活实真设计出的名字,以完満贾琏是各房单排的二爷的份,但他并不想再去写这个老大的故事,所以谐音为“假设没有”的意思。

尽管我们现在看到的《红楼梦》有这么一些没有剔除尽打磨完的,但曹雪芹对贾宝这个艺术形象的刻画,仅就八十回而言,已经是非常完整丰満、光彩照人了。

我们可以算一算,贾宝在书里,他自己和别人给他取了一些什么名号?

王夫人初见林黛,告诉她说,我有一个孽gen祸胎、混世魔王。这两个称谓虽然没有布开,却也着实说明,以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种制度的正统价值标准来衡量,贾宝确实具有叛逆xing、颠覆xing、危险xing。再说清虚观的事儿,还记得吗?在四月二十六,张道士做了个什么法事?为谁的圣诞做法事?书里写的,是为遮天大王的圣诞做法事。遮天大王,这是个什么样的符码啊!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谁的象征?前面讲的还记得吗?四月二十六,其实也就是生活中的曹雪芹和书里贾宝的生啊,这一笔还不够惊心动魄吗?

大观园里,探舂发起诗社,大家都要取别号,薛宝钗对宝说,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得很。后来又说,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无事忙”和“富贵闲人”的符码说明了宝的另外一面,就是他并不一定是要去颠覆现在的政治,他是要超越现实政治,去忙活他自己选定的事情,他有另样的追求。什么样的追求?他更小的时候,就给自己取过一个别号:绛花王。他还把自己的住处题为“绛芸轩”他认为自己是红天里的一位护花王子,他觉得他的生存意义,就是要去体贴青舂儿们花朵般的生命,保护她们不被污染,不被摧残。

gen据我的理解,第一回里的娲补天剩余石,下凡后是通灵宝,并不是贾宝,贾宝则是神瑛侍者下凡。但是通灵宝后来回到了青埂峰,恢复了巨石的形状,上面写満了字,那些文字里有这样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忽念及当所有之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钗裙哉?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一并使其泯灭也…其实这都是作者曹雪芹的话语,既不必胶柱鼓瑟地非说是“石兄”写的,更不能说是贾宝的独,这是曹雪芹妙的艺术想像。正如第一

回里写到石头口吐人言时,脂砚斋批语说的“竟有人问口生何处,其无心肝,可恨可笑之极!”

关于贾宝,要进他的神世界,了解他的人格构成,我们必须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仙人提出来的,一个是凡人论证的。那么,究竟是哪位仙人与哪位凡人,分别提出、论证了哪两个概念呢?下一讲,我会同大家一起探讨。

上一章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2  下一章 (→)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高校诡话  南山祖坟  双输游戏  草莓男孩  长生,从拳法开始  诱惑(叶迷)  四牌楼  X档案研究所2  武神:从攒经验值开始无敌  让你摆地摊,没让你城管局门口摆  我在医院当卷王,阎王见了都摇头  凤引华章  终极一班之你爹很强我很欣慰  今夏菊开  魔女的法则  X档案研究所  飞龙奇缘  永夜求生:伐木累,我有提示系统  X档案研究所·大结局  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