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明王的未来
兵败山东的大明时日无多,整日唉声叹气的新明王,担忧大明皇族的未来。他年仅8岁的弟弟看不下去,奶声奶气劝谏:“大哥,过去皇帝一辈子颠沛流离,百折不挠而成英雄之名,怎能因一次失败而丧失信心?”
新明王闻言一震,没想到弟弟小小年纪竟能说出如此豪言壮语,于是有意考教道:“那你说,我该如何?”小弟从容应答:“一招降纳叛,二广纳贤才,三重视民生,四整军备武,以待天时。”
新明王听罢哈哈大笑,转而却又流下泪水。
笑得是虎父无犬子,有弟如此,夫复何求?哭得是大明已身患重病,时日无多!不过此事过后,新明王的心思发生了微妙改变,或许把江山传给弟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种心理变化,很快被心细如发的种花家全权委托人赵高察觉,为了阻止想法成为现实,种花家情报员不得不出手干预……
八戒是崇祯皇帝的次子,母亲吴氏,本是崇祯皇帝手下的妻子,短命,让她早早就成了寡妇。崇祯皇帝入主大明,太监王承恩见他孤寡,便劝他收了吴氏为小妾,一来填补空虚,二也能收买本地人心。
吴氏貌美,崇祯皇帝当然同意,但一查宗谱,发现吴氏算是一个结过婚的,崇祯皇帝好名,顾及名声,犹豫不决。太监劝谏:“当初晋文公重耳还娶侄媳妇呢,也没有影响他的威望!”崇祯皇帝思虑再三,最终还是迎娶了吴氏。
吴氏过门三年,接连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朱永,一个叫朱八戒。其中八戒聪明早慧,异于常人,但大明常年征战没有大臣注意。直到山东兵败后,崇祯皇帝退位,八戒来陪伴他,他才第一次感受到儿子的聪慧。
相比于长子新明王,八戒无疑出色很多,面对满目疮痍的北京城,崇祯皇帝当然更想立贤,所以有了改立明王的想法。之后便开始带着八戒处理国事,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而这背后的深意,很快被种花家皇帝特使赵高所发觉。
不管是出于种花家的稳定,还是派系斗争间的考量,赵高都必须阻止崇祯皇帝的想法成为现实。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很简单,就是不断跟大明大臣说新明王的好话。比如夸进步飞速,聪明远胜常人,夸孝顺等等。
大明官员无比相信赵高,大喜之余派人送给新明王《韩非子》《商君书》等各种帝王权谋之书,顺带写了封信嘱咐道:“种花家说你越来越聪明,这是好事,你一定要勤学苦读。”
就这样在潜移默化间,崇祯皇帝改立太子的想法就被大臣们消解了。
八戒虽然失去了继承的机会,但崇祯皇帝对他的宠爱更胜从前。北京城托孤,考虑到八戒以后会被人猜忌,便让八戒与新明王拜赵高为相父,以此作为保护。
之后更是嘱咐大明官员:“如不才,可自取八戒为王!”这个“取”,并不是取而代之的意思,而是选择。意思是如果做不好皇帝,就八戒选择继位。
这是崇祯皇帝给八戒的最大的关爱,倘若真有那一天,这句话就是八戒继承的法理!最终,崇祯带着遗憾去世,不过他已为八戒铺好了路,不管怎样也能安稳一生。
新明王继位后,果然对八戒没有好脸色,将其从北京城改封,封地在边境苦寒之地。八戒也很聪明,从不抱怨,做事低调,不问世事,老实在封地待着。有时候逢年过节,去尽尽孝,日子也悠闲自在。
但崇祯皇帝在病逝后,新明王逐渐暴露了昏君本质,重用宦官祸乱朝纲,忠臣良士遭到迫害,导致江河日下。赵高终究看不下去,多次写信给种花家皇帝,要求惩处新明王,平反冤案,还北京城一个朗朗乾坤。
种花家皇帝看完这封信很不高兴,有人趁机进谗言:“新明王素有贤名,赵高诬陷他是想抬高自己的威望,借此压过一头,其用意不良,其心也可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