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颁发执行。
因为其职权过于特殊,赵询定下种种限制。中书令一人,中书侍郎五人,且轮流值令。换句话说,中书令是一个不限定职位,五个中书侍郎轮流担任,旬月一轮回。其中,首任中书舍人杨望真。
此外,中书省又置中书舍人八人,是中书省的骨干官员,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丹书册命。因其所掌皆机务要政,故特规定四条禁令,即禁漏泄,禁稽缓。禁违失,禁忘误。他们可以就省内所讨论的军国大政及报上的奏状,发表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并签上自己的名字,经侍郎汇集后。再交付中书令,然后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而轮值的中书令要在起草的诏令之上署名,以作备案。在其下,还有各级官员不等,统筹中书省诸事。
而门下省的侍中,则干的却是得罪人的事情。它有权力将皇帝的旨意,都封还。因此。这个给人难堪,不仅仅是指文武百官,还包括皇帝在内。因为它有权力,将皇帝的旨意退回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皇帝的监督,比皇帝的权力还要大。当然了,也只是在某种意义上如此说。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实在不多。最起码,在大楚和大燕两朝之中,做到这点者,甚少,还都是在立国初期。
更有甚者,因为他们封斥所有官员的奏请,再加上对皇帝诏令的封还,不少侍中都被人诬陷,而又遭遇皇帝的不满,惨遭横祸……毕竟,没有哪一个皇帝喜欢有人拒绝自己,对自己下达的圣旨加以封还。
所以,门下侍中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而一般的官员,也不愿意出任这个得罪人的位置。门下侍中两人,又有起居郎两人,掌录天子法度。天子御正殿,则起居郎居喜,舍人居右。若天子有诏命,起居郎俯鞋以听,退而书之,每季终了时交给史官,以备记录。
此外,门下省还没有录事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典仪十人,从九品下。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次序。城门郎4人,从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开关之节。符宝郎从,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及国家之符节,大朝会,则奉宝进于御座,天子行幸,则奉宝随从。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旌以颗赏,节以颌杀。
在这其中,中书省与门下省还各有补阙拾遗,它们均分左、右置,“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左右补阙,从七品上,左右拾遗。从八品上,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则上封,大则廷诤。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弊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谏官有直接向皇帝提意见的机会,所以。官品虽低,也颇为时人所重。从理论上说,谏官的本职,就是建言讽谏。即使言辞激烈,也无可责难。
故而,赵询在大赵律法中有言,门下侍中和左右补阙、拾遗以及都察院的都察御史都不因言而获罪。赵询不指望门下侍中能封还皇帝诏令,也不指望自己的后代能允许有人拒绝执行自己的诏令。但起码不能因为这些职位危险的缘故,将敢于谏言之人,都因此而获罪,致使小人当道。
其实,对于赵询而言,能因为给事中能够封还皇帝的旨意,对皇帝的权力进一步约束。对于赵询来说,这或许不算是什么好事。在朝中,还有人能够给自己添麻烦,甚至是将自己的旨意原封不动的退回来。但是对帝国来说,却是好事。故而,首任左右侍中只有一人当任,左侍中苏允。此也是苏允自己向赵询建议的,其其他的能力或许不强,但直言进谏,他还是可以的。再加上其女儿为赵王侧妃,自然不会因此获罪。
尚书省,正二品。从中书门下发出的诏令制敕,均经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州县,或者根据诏令制敕的精神制成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诸州计奏达京师,以事大小多少为之节。凡符、移、关、胺(按:皆公文名)必遣于都省乃下。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这说明尚书省的权位相当重要。
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受其弊者。从这句话就足以说明尚书省在中枢行政机构中的重要地位了,也就是说在三省中,尚书省才是行政的实际总汇。尚书省,就相当于后世的国务院,可见其之重要。故而,赵询设立左右尚书令,分割其权。此外,为了防止尚书令乱权,九部尚书皆有直接上书皇帝的权利。
此外,左右尚书郎、左右承,皆有决策权,与左右尚书令一起,是处理九部事物的执政官,首任左右尚书令为裴毅、吕子良。
枢密院,因其规划军队驻防,边关防务等军务要事,相当于国/防/部,虽不能直接调动军队,但其也与兵部一起,掌管诸军事务。与吏部一起,掌管武将升迁,军队征募,驻防等国防要务,其职权也相当重要。首任枢密院枢密使为司徒亮,杨望清、刘文契、张元静、李怀远、曹斌等人为枢密副使。
尚书都省所属的九部,负责处理全**政、财文、兵刑、钱谷、教育、商业等一应行政事务。
其中吏部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赵律规定,凡三品以上者则只能由皇帝(赵王)亲自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尚书令提名呈报皇帝御批,吏部听制援官;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据其身材、资历、有能、功劳、德行、言辞、书判诸方面的优劣予以记录、请示,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
四司官员分掌如下吏部郎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假告身、假使,其中有一人专掌选补流外官。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一人判南曹,均为尚书、侍郎之副。司封郎中,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司勋郎中,掌官吏勋级;考功郎中,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若官员死亡后,史官要为其立传,太常要议隘,若要铭于碑者,则会同百官议其宜记述的事迹上报,然后考功郎中通报其家属。
在六部里面,吏部排在第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掌管官员的升迁。掌握了这全部门,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许多奸臣,都是以兼任或者掌控此官而兴风作浪。
在大赵,凡武将升迁,则有枢密院和吏部共同考核,核实功绩,且如武备学院学习之后,方可升迁。
户部,掌天下财政、民政,包括婚姻、钱谷、贡赋等。所属有户部、度支、金部、部四司。其中户部郎中、员外郎,掌户赋役、贡献、镯免、优复、婚姻、继嗣之事;度支郎中、员外郎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与中书门下省议定上奏:金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管理两京市、宫市等交易之事。并供给宫人、王妃、官员奴婢衣服;仓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食禀之事。
故而,因为他的权力,一般都在三省六部制之中,占据第二位。原本,户部还掌控天下土地和水陆道涂之利,但赵询将准备将其单独分离出去,另立一司为土地水利部。户部掌控太多,赵询不担心其出问题,反而担心其精力有限,故而将其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