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安家,导致安家满门仅余赵某和老爷子二人。大梁先帝仍不知足,曾秘密立下遗诏,嘱咐建始帝提防在下,有机会定要斩草除根。而建始帝不负厚望,在我携五千将士突袭北齐之际,立下血诏命令岳平阳将军断我后路,让我与众将士一同身死异国。岳将军忠心耿耿,迫于皇命不得不从,又因心中有愧不得不自尽谢罪,而他如此扶持,建始帝对此却知而不言,以为所有事情都可以随着岳将军的死归于尘土。可是,我赵闲没有死。北齐秘卫的探子知晓这份密诏后,便偷偷将真迹调换了出来。还故意留下了我的命,并把这份遗诏与血诏交给了我。”
静,死一般的静。
朝廷的阴暗面,在场为官着大多知晓,却没有那个敢讨论。只是他们不敢相信,皇上竟然会用这种方法对付自己的臣子。拥兵自重遭到猜忌无可厚非,可岳将军忠心不二,他竟然利用岳将军的忠心做出这等人神共愤是事情逼他自尽!还有那五千将士,为了除掉一个受到怀疑的臣子,便让那五千将士当做炮灰,憋屈的死在异国他乡。难道士兵的性命在皇帝眼里就不值一提嘛?
岳季恒连连摇头,可心中却半信半疑。他爹恪尽职守、严肃认真,作为武昌守将数年,从未有过疏忽。像接应赵闲这种简单的事情,绝不可能出一丝差错。可那天偏偏就喝醉忘了。还有联想到那几天。父亲神色凝重,举止怪异,数次把他叫到房中交代一些事情,他还以为父亲准备告老还乡将位置传给他。哪想到当晚父亲就举剑自刎。而且房中还有一堆燃烧过的灰烬。
这么一联想。岳季恒顿时面色血色,继而额头青筋爆起。若因为没有疏忽而畏罪自杀,他心中不悦。却不能多说什么,谁让这是他爹的错。可现在了?朝廷为了除掉赵闲逼死了他爹,这让他如何不怒?父亲忠心耿耿,竟落到这般下场,连死后都洗刷不掉畏罪自杀的名头,他九泉之下,何以安心?
赵闲举着锦步,缓缓自城墙下走过,捶胸顿足,气怒道:“我赵闲不想做这千古罪人,也不想对曾经的同僚刀剑相向,可我赵闲咽不下去这口气。如果你们有一天出征在外为建始帝征战,他却早早就写下了密诏在背后捅你刀子,为的只是除掉你们忠心耿耿的将军,你们能咽的下这口气嘛?我们身为臣子,将建始帝视为圣明,不计生死、远离妻儿父母,力保他的天下,可他拿我们的血肉之躯当做什么?这天下是百姓的,不是他叶家的,百年征战之苦众位将士因当比我清楚,你们每人提心吊胆迎战外地也罢,还得担心皇帝在你背后捅刀子,这般昏庸君主,保之何益?”
城墙上士兵眼中含愤,他们都是岳将军的老部下,对于岳将军是打心眼里的佩服,为了保住武昌百姓不受战乱,连亲生儿子的生死都可以不股,他们如何不服?
特别是这份血诏,那是**裸的背叛,他们的忠心换来的是什么?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君主,他们远离家乡父老,誓死保卫的便是这个人的天下吗?
士兵们大多都是被抓来服兵役的,见此当然心中有气。而那些守将们则左顾右盼,都思量着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赵闲话的意思,明显是要造反了。
一不小心站错了队被拿了祭旗可是很凄惨的,至于忠君报国,他们现在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安家、岳将军比他们还忠心,结果了?
起初只是叶家两位后人争夺皇位,打了近百年的仗,他们这些普通将领早就烦了。再说北齐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又不是鞑子入关屠戮汉人,心理上没有太大的抵触。而且赵闲也没说要他们归降北齐,灭了大梁自己当皇帝北齐屁办法都没有,他们这些小将领还是未来的开国功臣了。
现在他们考虑的,只是赵闲成功的可能性。
安家掌控大梁近七成的兵马,虽然赵闲死后四分五裂,但安老爷子还健在,他孙儿被朝廷迫害而造反,他能上战场拦着?大手一挥那号召力不是寻常人能比的。岳季恒掌握近三成,剩下的就只有朝廷的禁军了。
这么一算,赵闲还真没失败的可能性,只要岳季恒也同意此事,大梁的末日便也到了。
至于百姓,听到此时也大为老火。安家军在大梁百姓的眼里就是保护神,至于朝廷除了收税和抓壮丁,还真没什么交道。特别是那是说书的,在茶馆里传赵闲的段子,什么‘金陵城外孤身抗敌,武昌之危妙计解围’等等等等,在戏台上就是个忠肝义胆的大红脸。
一时间,城头众人目光齐齐放在了岳季恒身上,看着这位新的征北大都督,会作何选择。
岳季恒额头青筋抱起,抬手抢过锦布,展开细细查看。渐渐的,他眸子便的血红,颤动着身体道:“我父亲忠心耿耿,你叶家竟然如此待我父……”他愤怒的咆哮了一声,竟然双目发黑,气的晕了过去。
赵闲深手扶住他,高高提前马塑指向苍天,看向城头怒喝道:“建始帝不仁,休怪我等不义。武昌全体将士听令,开城门,备辎重,即日动身,剑指天洛,违令者斩。”(未完待续。。)</dd>